8月1日上午9點,西安浐灞生態區世園園區漁場路下穿灞河758米電力管道工程全面貫通。該項目創造了西安市市政工程領域直徑2.6米“F型”鋼承口鋼筋混凝土管單向頂進距離最長(758米)、市政工程項目中基坑降水降深最大(21米)、管道頂進土層最復雜(穿越了砂礫層、卵石層、粉質粘土層、中砂層等)三項之最,投運后將解決該區域用電問題,助力浐灞生態區經濟社會發展。
據介紹,漁場路下穿灞河電力管道工程是由于在該地塊上部有現狀110kV高壓線“1184香房線”架空通過,為改善該區域空間環境,同時解決該區域用電,根據建設方發展規劃對該線路進行落地改遷,因此修建穿越灞河河底的東西向電纜隧道,總長758米,采用直徑2.6米“F型”鋼承口鋼筋混凝土管,采用泥水平衡施工工藝,用于敷設110kV及以下電纜。頂管工作井凈尺寸9.0米x9.0米x20.542米,接收井凈尺寸9.0米x9.0米x27.452米,均采用灌注樁+鋼支撐+噴錨形式進行基坑支護,西側頂管井與灞河西路電力管溝采用1.8米x2.0米電纜隧道銜接,東側頂管井與灞河東路電力管溝采用1.8米x2.0米電纜隧道銜接,均采用明挖開槽施工方法。工藝井配有通風、排水、消防及電氣等附屬設施安裝。
頂管井基坑采用管井降水方案,止水帷幕+坑內、坑外聯合降水方式,共設置52口降水井,采用橋式濾水管,直徑426毫米,用2層60目紗網進行包封,濾料選用5—8毫米之間磨圓度好的硬礫石回填,水位降至基坑開挖底面1.0米以下。
灞河東路電力溝道增容工程是由于現狀管溝斷面較小,不滿足該區域電纜容量需求,同時考慮灞河東路現狀管溝擴容及過香槐六路改遷,故對現狀1.0米x1.4米管溝進行廢除,在原線位上對管溝斷面進行擴容改造,新建管溝斷面為1.8米x2.0米,線位位于綠化帶內,采用鋼筋混凝土管溝,總長630米,在香槐六路橋附近調整原線位,避讓橋墩及擬建下穿段,終點至香槐六路匝道北側與現狀2.6米x2.0米電纜隧道相接。
本項目位于灞河兩岸,地處河灘與陸地交匯處,地質復雜,含建筑、裝修垃圾雜填土、粉質砂土層、中砂層、砂礫層、礫石層、黏土層等分布不均,且貫穿于整個施工截面,地下水位高,設計降深大到21米。同時施工區域處于浐灞自來水水源地,地下自來水管線復雜繁多且老舊。
施工單位采用懸吊法,解決自來水管無法改遷導致無法施工問題;采用沖擊引孔工藝,解決旋噴樁無法成孔問題;使用回旋鉆機與沖擊式鉆機循環往復使用,解決了灌注樁無法成孔問題,同時減少了對周邊構筑物的擾動;使用沖擊式鉆機與反循環鉆機循環往復使用,解決了降水井無法成孔問題,同時保證了降水井的滲透率;采用基坑側墻注漿法(水泥漿+磷酸+水玻璃),解決了基坑開挖過程了遇到不良地質造成的局部漏沙問題;采用集泥水平衡、土壓平衡、二次破碎為一體的頂管機,解決了在同一截面不同地質情況下管道正常頂進問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