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北京西站的醒目位置,安裝有多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設備。這種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公共急救“神器”已經在北京地鐵站點內成功搶救乘客生命4次。
今日(4月25日),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目前北京地鐵車站已實現AED設備全覆蓋,新開通線路車站也同步完成AED配置。
基本實現50%的站務人員具備AED使用資質
作為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AED能夠顯著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因為其簡單易用,也被稱作公共急救的“神器”。
北京市交通委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處副處長孫巖介紹,自地鐵車站配置AED設備以來,在乘客應急救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已經實現了北京地鐵車站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在北京地鐵車站使用AED已成功搶救乘客生命4次,分別在2021年5月24日9號線北京西站、2021年9月23日2號線復興門站、2021年12月10日6號線車公莊站和2022年3月25日8號線安華橋站。
為規范軌道交通AED設備使用管理,市交通委組織地鐵運營企業擬定了《軌道交通AED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對AED在軌道交通的安裝設置、人員培訓、管理維護、設備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車站會定時巡查AED設備,及時補充備品備件,確保設備隨時可用。地鐵車站發現或接報有乘客暈倒等緊急情況時,站務人員會第一時間攜帶AED設備趕赴現場提供幫助,并利用車站廣播尋找醫務人員提供專業救助,同步撥打120、999尋求專業救治。
據了解,為了規范乘客意外事件處置程序,各地鐵運營企業都制定了乘客意外事件處理管理辦法,對現場急救、陪同就醫、事件通報、事件調查等具體工作進行規范。當乘客發生意外時,車站內具備急救資格的工作人員積極采取適當的措施對乘客進行初期救助,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記錄乘客相關信息,聯系乘客親屬,必要時將救助區域隔離、尋找站內具備急救能力的其他乘客協助參與救助,確保發生意外的乘客可以及時得到救助。
為提高地鐵急救能力,各地鐵運營企業與市急救中心、市紅十字會建立了培訓機制,并將醫療急救培訓納入新入職人員培訓內容,一線站務人員每班組至少三人具備AED使用資質,“基本實現了50%的站務人員具備AED使用資質,一旦乘客發生意外可及時救治。”孫巖說。
車站顯著位置張貼AED位置導向圖
目前,地鐵運營企業已將AED配置納入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完善醫療救助應急預案,優化醫療救助服務流程并加強演練,強化基層一線應急救助能力。同時,各地鐵車站在售票室或綜控室配備有1套以上用于應急救助的急救箱,內含消毒紗布、繃帶、創可貼等20余種急救物資,為廣大乘客做好醫療救助服務。
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劉珊表示,為便于地鐵車站AED緊急使用和乘客突發情況緊急救助,他們在地鐵進站安檢、閘機等顯著位置,張貼了站內AED位置導向圖;同時,在地鐵車站“周邊街區導向圖”標注了最近醫療點位置、距離、電話等信息,便于救助人員能夠快速找到AED設備,或者緊急情況下尋求專業醫療救治。
這樣的措施在其他幾家地鐵運營企業負責的線路上也得到了全面應用。同時,地鐵運營企業還采取微博、微信、乘客信息系統等渠道,以圖文、視頻等多樣化手段普及地鐵安全應急知識,并適時邀請公眾參與地鐵應急演練,讓乘客更好地了解、掌握地鐵應急情況下的處置流程,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識及乘坐地鐵出行的安全感。
北京市交通委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處副處長孫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與運營企業正積極開展平安地鐵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志愿者線上線下培訓,聘請專業人員為志愿者進行AED使用方法、普法等培訓,進一步提升志愿者對地鐵安全技能的認知和實踐能力。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