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黃鶴樓公園人山人海,在他們腳下約40米,和平大道南延工程建設開足馬力,直徑超5層樓高的盾構機“和平號”正日夜不停向南掘進。
作為未來武昌的交通要道,該工程完工后將打通和平大道“斷頭路”,有效緩解中山路至白沙洲大道的交通壓力,并為武昌古城與武昌濱江商務區往來提供極大便利。在千年古城下掘出一條城市“新動脈”,對任何施工方都非易事,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第二黨支部卻勇挑重擔。
“針對緊湊的地下空間,項目選用‘單洞雙層’方案,共設六車道,規模為全國之最。”項目現場負責人葉青介紹,該集團特別為此定制了一臺長136米、重4700噸、開挖直徑16.03米的盾構機,開挖直徑為全國內陸地區最大。
然而,讓這臺“大家伙”動起來卻沒那么輕松,擺在它面前的是國內最復雜的施工環境——1000多米長的隧道線路中,就有20多類巖層分布其中,最硬處的中風化石英砂巖,強度堪比鉆石,每日只能推進不過3米。而在長約730米的灰巖地段,幾乎每掘進100米就有40米是溶洞,施工難度陡增。
同時,因線路下穿黃鶴樓、司門口商圈、曇華林等民房基礎薄弱的老武昌城段,且與運營繁忙的京廣線、地鐵5號線臨近,項目對盾構掘進姿態控制、地層擾動、地表沉降要求極高。
“穿越時稍不注意,后果不堪設想。”葉青介紹,面對國內施工技術含量和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負責項目建設的第二黨支部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紅色堡壘”緊密攻關建設難題,全面提速項目建設。
針對施工精度、地面沉降等方面的高要求,支部成員將TST、超前鉆孔、SSP-E等各項新技術全面應用至盾構機掘進過程,實現超前地質預報,解決項目穿越巖溶地段等復雜多變地層難題,實現全方位、動態化監管。
“層層壓力下,9月,盾構機在穿越京廣鐵路時,地表沉降不超過0.4毫米。”葉青說,目前該工程隧道掘進已完成約80%,且成功將穿越各類風險源沉降控制在2毫米以內。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