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陽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會召開,據相關資料,洛陽市將市屬15家國有企業(yè)整合為4家,形成城市建設、先進制造、文旅融合和公共交通“3+1”市屬國資布局板塊。
將城投集團、城鄉(xiāng)建投、弘義集團、有色集團無償劃入新組建的國晟集團;以旅發(fā)集團為主體整合文保集團、龍門旅游集團等優(yōu)質文旅資源組建文旅集團;逐步將市屬其他工業(yè)類股權劃入國宏投控集團;推動軌道集團和公交集團整合,打造公共交通客運為主的公益性平臺。
洛陽軌道交通集團
2016年9月18日,洛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洛陽市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性質為國有獨資公司。
2016年9月27日,領取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辦理稅務登計、完成賬戶設立等工作。
2016年10月16日,洛陽市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營。
經洛陽市人民政府授權,洛陽市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軌道交通項目的工程投資、建設、運營;軌道交通的廣告、通訊、周邊土地開發(fā)利用及其它特許經營權的經營和投融資業(yè)務等。
2018年12月20日,企業(yè)名稱變更為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為滿足企業(yè)發(fā)展需要,按照現代企業(yè)制度,2019年公司進行了集團化改造,集團公司內設13個部門,3個子公司(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綜合交通樞紐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1個分公司(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分公司),3家子公司均為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由集團公司派駐執(zhí)行董事及經理。目前集團公司(含子分公司)現有員工1686人,平均年齡30.6歲;具有技術職稱人數422人,(其中教授級高工2人、高級職稱37人、中級職稱104人、助理級職稱279人)占比25%。
截至2021年8月,集團注冊資本金72.001815億。
洛陽公交集團
1954年7月10日,洛陽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籌建城市公共汽車站,11月市政府決定由市交通局籌備此項工作,并指派王金生、宋學林、郭海成等同志具體負責,在洛陽火車東站的大通街租借民房數間,借調市政府一臺匈牙利產交通車作為首輛投入營運的公共汽車,隨后又從支援洛陽建設的濮陽汽車隊調魯國和同志擔任司機,開通了從洛陽火車東站至澗西區(qū)的首條公共汽車線路。
洛陽公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走過了一段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馬揚蹄和快速發(fā)展的歷程,從1條線、1輛車、3名職工的公共汽車站,發(fā)展成為今天擁有公交線路137條(含專線及微公交)、汽電車2971余輛、運營線路長度達到1806.45千米。職工4900余名的城市公共交通骨干企業(yè)。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