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作為城市現(xiàn)代化、大運量、高效率、快速便捷、綠色環(huán)保的重要公共交通系統(tǒng),被廣大市民寄予厚望。
2012年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運營,十年間,武漢地鐵運營線路由1條增至11條,運營車站由26座增至282座,運營里程由29公里增至435公里,增幅位列全國前五。
十年來,隨著地鐵運營線路的持續(xù)開通,地鐵由單條線路向“工”字型架構拓展,再到連線成環(huán)、串環(huán)組網。去年年底開通75公里線路后,運營總里程突破400公里達到435公里,至此武漢邁進了世界級地鐵城市。
如今的地鐵運營線路覆蓋武漢所有城區(qū),四穿長江、兩穿漢江,全市過江分擔率達到60%,市民“過江難”已成為歷史;與“四大火車站”和天河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無縫銜接,并通向鄂州市域,為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貢獻地鐵力量。
隨著運營里程持續(xù)增加,線網客流也在持續(xù)遞增,最高客運量由十年前的不足40萬乘次增長至460萬乘次。
為更好地滿足市民乘客出行體驗,武漢地鐵持續(xù)加強運能提升工作,推行動態(tài)調圖模式,實現(xiàn)客流與運力的精準匹配。十年前,武漢地鐵1號線行車間隔約5分鐘,十年里全線網調整運行圖近200次,2號線行車間隔由2012年年底開通初期的5分12秒壓縮至目前的2分30秒,4條線路最小行車間隔壓縮至4分鐘以內。
今天的武漢地鐵,高峰時段上線列車數達到326列,可以同時容納近50萬人乘坐,如果把326列車排在一起,足足有39公里長。
運行效率大幅提升,運營服務更加聰慧。十年前,乘客乘坐地鐵需手揣零錢排隊購票,如今,拿著手機“刷碼”即可快速進出站。2018年年底,“Metro新時代”APP上線,武漢地鐵開啟互聯(lián)網票務服務時代。
此后,武漢地鐵陸續(xù)增加非現(xiàn)金充值、掃碼購票等票務功能,特別是2021年5月上線第三方APP乘車碼,受到廣大市民乘客的青睞。
截至目前,武漢地鐵已接入支付寶、微信、云閃付等11個APP乘車碼、上線銀聯(lián)閃付過閘功能,與上海、南昌、蘇州、常州等多座城市APP乘車碼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
如今,武漢地鐵二維碼過閘使用率占比近一半,手機掃碼支付購票占比近九成,多樣化移動支付生態(tài)逐步構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有溫度的服務。2015年起,武漢地鐵啟動“微笑服務”品牌創(chuàng)建工作,精細打磨運營服務各環(huán)節(jié),多渠道、多途徑傾聽市民呼聲、乘客期盼,持續(xù)改善乘車和出行環(huán)境,拓展個性化服務標準體系,一站式服務、末班車守候、預約式服務、強弱冷車廂等一批有武漢特色、地鐵亮點的服務舉措在全線網推廣,運營服務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打造出城市窗口形象為文明城市增色添彩。
地鐵十年來安全行車2.5億列公里,運行圖兌現(xiàn)率、正點率、服務設備設施可靠度均超過99.9%,乘客滿意度超過96%……
如今的武漢地鐵,網絡運行可靠度、服務水平、運營效率等關鍵指標均走在全國地鐵城市前列。
根據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guī)劃,武漢將形成66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屆時,多層次、一體化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為城市發(fā)展注入源源動力。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huán)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huán)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