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10月22日,在黨的二十大閉幕會后的“黨代表通道”采訪活動中,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李紹杰代表回憶了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施工的歷程。李紹杰說,現在火車穿過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最后173米,只需要不到5秒鐘,但是當年打通這173米卻用了整整6年。每前進不到1米都會遇到塌方,感覺就像在豆腐腦中打洞一樣,很多國外專家來到現場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緩解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狀況的基礎性工程。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火車5秒通過,6年建設”,實質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克難,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
過去十年,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跨越式提升的十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
僅以鐵路為例,十年來,中國新增955座高鐵站,4萬公里的高鐵線路構成世界最發達、最繁忙的高鐵網;93%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通高鐵;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9.8萬公里增加到15萬公里。
這些交通建設成就的取得,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也成為全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最直觀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絡,對于破除發展限制,促進國內國際循環暢通和民生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都凸顯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的過程中,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
曾經,“天塹變通途”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現在,隨著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加速成型,高速公路、高鐵乃至機場,都在成為普惠式公共基礎設施,也為每個地方、每個人的發展串聯起一條條“通途”,這或許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可感的紅利與動力之一。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