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伴隨大型運輸車的轟鳴聲,一臺直徑6.6米的再制造盾構機DL509X1從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廠區順利裝車發運。這是今年以來該公司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再制造下線出廠的第三臺盾構機,未來將用于廣州軌道交通10號線項目建設。
此次出廠的DL509X1盾構機,2021年1月從北京市軌道交通19號線退役,運送至曹妃甸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維修改造和1年的周轉存放。期間,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常規清理、靜態勘驗、整機檢修、功能升級、刀盤再制造以及性能分析,尤其是對盾構機的“心臟”——主驅動系統進行了拆解和檢測,優化保障了設備運行的效能及穩定性。隨著全套維保工作順利完成,這臺盾構機再次煥發生機,帶著功能更先進、適應性更好的新“裝備”,即將在地鐵建設中開啟新的掘進征程。
為在建地鐵提供一體化專業服務
“從北京搬遷到曹妃甸后的一年多以來,我們已經陸續完成了12臺盾構機的維保和再制造,同時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延伸產業鏈條,成功研發制造盾構及TBM施工相關配套產品,為各地在建地鐵項目提供盾構拆裝機等一體化專業服務,逐步形成了完備的產品庫和成套業務體系。”提到企業發展現狀,該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武彬華表示。
被譽為“渤海明珠”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新興沿海增長極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產業項目轉移的重要承載區。作為駐京央企的中鐵十六局深度參與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化企業,推動所屬工業制造板塊專業子公司從北京密云向曹妃甸整體搬遷。2020年11月,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成為中國鐵建在北方地區最大的起重機生產研發基地和華北、東北地區最大的盾構機維保及再制造中心。
隨著曹妃甸廠區的順利投用,該公司生產能力和規模大幅擴容升級。占地面積335畝的新基地,解決了在北京時因場地不足帶來的發展制約,為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依托新基地和中鐵十六局雄厚的盾構技術實力、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以及中國鐵建龐大的盾構機保有量,該公司以市場化、專業化、智能化為方向,積極拓展盾構機維保及再制造業務,目前在手盾構機檢修3臺、再制造6臺、存放5臺,年周轉量將達到70臺以上。
形成科技競爭力和自主創新的“核心圏”
據武彬華介紹,為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轉型升級,該公司構建了以自主創新為主、技術引進為輔的產業技術研發體系,不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優化升級拳頭產品,形成了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的科技競爭力和自主創新的“核心圏”。
據了解,該公司重點投入研發制造的盾構后配套系列產品,目前已在北京、廣州、天津、西安等地鐵和城際鐵路項目,以及莫斯科地鐵、秘魯水電工程等海外項目中投入使用。
武彬華表示,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動參與者、踐行者和獲益者,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已逐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扎穩腳跟,形成了集盾構機維保及再制造、盾構后配套設備、山嶺隧道成套設備、裝配式集裝箱產品于一體的產業新格局,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跨越發展之路。
“隨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的高效有序建設,各類裝備制造企業陸續搬遷并在此建廠,區域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正逐步形成,產業協同成效顯著,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武彬華說。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