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近日,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盾構施工平穩穿越人南立交橋。截至目前,18號線三期工程5座車站已全部開工建設,1座車站已封頂,4座車站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盾構區間掘進完成總量的34%。
144條管線順利遷改
按照規劃設計,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施工需穿越成都市人南立交橋。
成都市人南立交橋位于二環路與人民南路交叉口,竣工至今已有27年,橋下商鋪林立,綠化、光彩照明設施眾多,且天然氣、通訊、電力等管線繁多。盾構下穿施工前,人南立交橋下的144條既有管線遷改或保護成了第一道難關。由于此次管線遷改量大、種類多、涉及管理部門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周邊商鋪、居民生活的影響,18號線三期工程建設團隊多頭并進,與產權單位、管線管理單位、設計單位開展多次協調,快速確定遷改方案,并在確保各類管線安全的前提下,見縫插針組織生產,盡可能縮短工期,順利完成了144條既有管線遷改或保護,為盾構穿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橋墩樁基做“板凳”
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工程下穿人南立交橋,盾構隧道距橋墩樁基垂直最小距離約2米,水平最小距離也不到1米,隧道施工難度較大。
“為了確保橋墩樁基的承載力,保障人南立交路面交通通行安全,盾構下穿前,在既有橋墩兩側新增兩根托換樁基,并在既有承臺基礎底部施工托換梁,類似給橋墩樁基做個‘板凳’,這樣盾構便可從‘板凳’下正常掘進。”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三期施工負責人介紹。
人南立交橋結構形式是薄壁墩基礎立交橋,為保證橋墩樁基托換施工安全,在施工過程中,采用鋼筋掃描儀精確定位鉆孔等多種手段,在既有薄壁墩墩身精準實施鋼筋植入等作業,確保既有橋墩安全。據了解,此次盾構下穿前,共計10處既有橋墩完成托換。
此外,為確保盾構連續不間斷掘進,在穿越期間,不斷優化渣土改良,嚴格控制出渣量和注漿量,同步采用“克泥效”工法,即使用止水、充填及支撐等特效填充劑填補盾體壁后空隙,有效控制橋墩沉降。經監測,在盾構區間雙線貫通后,橋墩沉降值符合國家標準。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