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天氣轉涼,在貴廣高鐵都勻東一號隧道進口處,貴陽高鐵工務段隧道襯砌施工作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當晚的主要任務是對隧道內某處進行澆筑混凝土、鑿毛、模板安裝、鋼筋安裝和植筋作業。
21時41分,盯控人員劉俊杰對施工人員說:“到達作業地點后先對鋼軌采取保護措施后再進行作業,施工過程中注意自身勞動人身安全。”
22時08分,清點了人員機具后,現場監管人員田軍和張力平手持執法記錄儀和進出網卡控表,逐一清點進網人員機具,一一進行勾畫,然后有序進網。
22時15分,張力平指導施工人員用防火布和木板將鋼軌保護起來,4人一組把提前定制好的鋼架和木板一塊一塊地拼裝,直至搭好一座臨時便橋,裝滿作業料庫的平板車將通過臨時便橋駛進網內,為運輸作業材料鋪平道路,同時預防搬運過程中傷到鋼軌。
夜漸行漸深了,隨著最后一塊踏板安裝完成,腳手架搭設工作圓滿結束。“跨越鋼軌把木盒搭上,腳手架遞東西上去的時候要拿繩子綁上,注意腳手架底下不要站人。”田軍在盯控現場的同時,嘴上也不忘了提醒工程人員注意安全。此時,作業人員開始將水泥和砂石料按比例倒在攪拌桶里攪拌均勻,再從這個滑槽流入輸送泵里,由輸送泵輸送到已經安裝好的模板里直至澆筑飽滿。
張力平和田軍在現場檢查過程中,一直拿著手電筒,眼睛緊盯著檢查作業的重點部位,緊張地忙碌著,一刻也不敢放松。現場盯控人員劉俊杰需要不斷進行檢查,既要確保現場施工作業的安全,還要對照技術標準和要求,認真核對,及時記錄。
“快過來看,隧道的拱腰位置,我要上去檢查一下。”張力平急忙走過去,與劉俊杰一起綁上安全帶,順著腳手架爬上去,用手電筒照著,認真、細致地檢查著。簡單的檢查過后,他們在攪拌機前駐足,盯控隧道混凝土澆筑,把控澆筑過程的同時確保每一塊模板都澆筑飽滿。
清晨5時15分,大家把著最后一道關,一直清場到出網口,反復確認無任何人員和機具的遺留才能出網。隨后,通宵忙碌的人員臉上神情漸漸輕松起來,坐上了返程的汽車。
冬天來了,隧道的新“衣”在緊張忙碌中穿上了,隧道抵抗著“寒”,抵抗著“洪”,更要抵抗地質的復雜變化。在貴陽高鐵工務段都勻東橋路車間管轄范圍內,隧道整治的施工激戰正“酣”,隧道“砌”新衣還將延續到明年春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