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海太過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隆重召開,標志著此項目正式轉入施工籌備階段。這是在南通即將形成的"八龍過江"格局中的第5座過江通道。海太過江通道是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水下盾構隧道,具有“長、大、高、深”的特點,堪稱“萬里長江第一隧”。
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暉宣布項目開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局長、黨組書記蔣振雄,省交通控股公司董事長顧德軍,蘇州市政府副市長施嘉泓發表講話,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新明到會致辭。
海太過江通道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印發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中2025年前重點建設的公鐵復合過江通道。項目起自南通市海門區滬陜高速公路,終于蘇州太倉市滬武高速,全長約39.2km,其中過江隧道長約11.2公里,北接線(南通段)長約15.8km,南接線(蘇州段)長約12.2km,項目總投資估算約343.01億元。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置互通式立交5處,服務區1處。
本次實施的地方配套工程(南通側)主要包括:敞開和暗埋段環形便道臨時用地圈圍,專用變電站用地四至范圍勘定及圈圍,公路隧道工程擬用拌合樓場地拆遷及清表,110千伏海螺線、10千伏江心沙線和通訊鐵塔遷改以及立新河通海大橋的拆除等,將為盾構機掘進施工、現場拌合站設置、施工器械進場等提供保障,也為后期項目主體施工創造條件。
目前,省市縣正在并聯推進海太過江通道各項前期工作,項目工可已于3月取得省發改委批復,正在全速推進初步設計報審工作。同步圍繞主體工程盡快開工的目標,加快推進用地、用電等手續辦理。海太過江通道的建設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完善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和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建成后將承擔當前蘇通大橋復線功能,發揮重要的分流作用,提高過江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