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由武漢地鐵12號線項目部自主研制的應急注漿響應系統,通過模擬地鐵車站出現涌水涌砂險情,經過兩次實戰演練,原來至少需要4小時的準備時間縮短為1小時,應急人員還減少了一半。
“建設地鐵最大的風險就是水,”武漢地鐵集團二級項目經理石徑深有感觸地說。12號線凌吳村站位于武漢市洪山區夾套河路與規劃永盛路交匯處,距離長江500m;車站基坑開挖深近30 m,相當于10層樓高,長約280m,基底地層為粉細砂層。鑒于該車站地下水豐富,水壓大,地質條件復雜。為了提高開挖過程中險情處置能力和險情處理速度,決定自主研發快速應急注漿響應系統。
科研小組由項目部施工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以“操作簡潔靈活,應急處置高效”作為立項原則,歷時一個月,他們把以往分散放置在工地的應急搶險設備進行系統集成,研制的應急注漿響應系統設備由后臺應急物資倉庫、制漿系統、輸送系統,注漿系統四部分組成。
科研小組成員、承建方中鐵隧道局項目生產經理胡文杰介紹,該設備能夠快速響應,事先在基坑地連墻接縫等薄弱環節處預埋袖閥管,基坑開挖一旦出現地連墻滲漏水險情,應急人員啟動電源鍵,設備快速進入工作狀態;設備后臺制漿系統僅需2人即可完成水泥漿的制備,輸送系統僅需3人即可在短時間內拼裝完成,與預埋的袖閥管進行連接,實現注漿應急搶險功能,整套流程需5人即可完成漿液從后臺到風險點的輸送。同時,設備可滿足8臺注漿機同時進行工作,最大注漿量可達到960L/min。經現場實操,從制漿開始,達到注漿條件不超過60min。此外,設備不僅可以滿足單液漿、雙液漿的注漿要求,也可以滿足聚氨酯的注漿要求,確保處置效果達到最佳。
“該設備被安放在施工場地中部,制出的漿液通過200m長的管道可以輸送到車站的任何位置。同時,由于操作簡單,每名施工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成為安全應急員。”石徑介紹,為該車站量身定制的應急注漿響應系統屬于自主研發,對于深基坑開挖等風險較大的車站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