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地鐵政務中心站深達25米的始發井下,“基石一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推進油缸逐漸伸長……記者從軌道公司獲悉,經過一個月現場組裝焊接,政務中心站至政務中心東站區間左線盾構正式始發。繼完成全線首座封頂車站后,該項目實現全線首臺盾構機始發,為地鐵22號線(平谷線)盾構施工拉開序幕。
盾構可自動駕駛自動檢測
項目經理楊宇博介紹,政務中心站至政務中心東站區間沿兆善大街東西向敷設,區間長度約為625米,盾構開挖直徑為8330毫米,在掘進過程中將先后下穿兆善大街、熱力溝、D324中壓燃氣管道、政通東路管廊、含英園二區等諸多風險源,還要克服含水細砂及細中砂層等施工難題。
項目團隊針對各風險點進行了周密分析和充分論證,最終制定了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并配備了充足的應急搶險設備和材料。不僅如此,項目部加強地面監測、嚴密控制盾構推進參數等措施。該項目采用全套筒始發,在盾構機初始掘進階段即建立土倉壓力,可有效防止洞門涌水涌砂的風險。
作為地鐵22號線(平谷線)全線第一個施工的盾構區間,該項目采用配置性能較高的盾構機。“基石一號”盾構機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城市副中心富水粉細砂層地質條件下,將為后續相鄰盾構工程提供掘進參數、工況效率及施工經驗。
“城市副中心目前超級工程頻頻崛起,該項目也成為了北京軌道交通首個盾構智能化掘進的示范工程。”楊宇博介紹,“基石一號”盾構機目前搭載了盾構自主掘進等成套智能化技術裝備,可實現盾構自動駕駛、自動檢測、實時監控預警等功能,該技術將進一步提高北京軌道交通盾構智能化的施工水平。
據介紹,“基石一號”盾構機整機長度約為104米,推進系統最大推力達66809千牛,鉸接系統最大推力為52685千牛,最大推進速度是80毫米/分鐘,總重約達1050噸。
政務中心東站已實現封頂
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地鐵22號線(平谷線)政務中心東站剛剛順利封頂,這也是該項目繼政務中心站后封頂的第二座車站。而正是政務中心東站的順利封頂,為后續的智能化盾構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政務中心東站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帶,沿兆善大街東西向布置,總長311.2米,為明挖法地下二層島式車站。為確保按時履約,項目團隊在進場施工前就對關鍵工序和專項方案組織進行技術攻關,多次邀請技術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論證,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為加快施工進度,合理簡化施工工序,項目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將對周邊市民出行影響降到最低,并在原有道路的位置架設軍便梁,解決了施工期間道路改移的影響。副中心北三縣最快9分鐘通達
記者了解到,地鐵22號線(平谷線)是北京首條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軌道交通線路,其西起朝陽區東大橋站,經城市副中心、河北省三河市,東至平谷區平谷站,全長約81.2公里,設站21座。按照規劃,其中包括換乘站12座,未來可與6號線、10號線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實現換乘。
據了解,地鐵22號線(平谷線)建成后,將采用市域D型車,設計最高速度地上段可達160公里/小時、地下段為120公里/小時。值得關注的是,北三縣、平谷區是首次接入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網。未來城市副中心與平谷區之間可實現最快32分鐘通達,平谷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后花園作用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該線路還銜接北三縣,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將實現最快9分鐘通達。
作為連通京津冀的一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智能化盾構的開始,意味著工程的新征程已正式開啟。目前,城建集團負責的地鐵22號線(平谷線)12標即將進入二次結構及附屬結構等后續工程施工階段,項目部將繼續著力打造優質精品工程,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