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的技術打磨,由常州地鐵集團聯合新譽集團自主研制的列車牽引及輔助控制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正式“上線”!首先將在0132車開啟5萬公里的載客運行測試。
精準研發,精確定位
該系統是基于常州地鐵1號線列車定向研發,符合常州地鐵1號列車的運營控制邏輯。不管是從硬件PCBA、底層軟件、應用層軟件編寫到控制算法、系統集成測試,完全實現了國產化,從設計到聯合驗證皆自主完成,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它在保持硬件尺寸完全符合安裝要求的基礎上,系統實現電氣功能、控制策略、輸出控制與進口系統完全一致。在測試過程中,其指標及性能參數上優于原進口產品。
錨定安全,嚴控質量
在制造環節,項目小組成員俞太亮、卞能建、夏前寅、廖國恬、陳玲茜、裴煜一起嚴把組部件原材料質量關,采用先進的工裝及設備、高標準的工藝及流程,科學組織、精益生產,嚴控每一個制造細節,力求系統硬件高質量。
自2021年該系統開始裝車考核,期間開展了庫內、試車線、正線空載牽引及電制動試驗、直流側振蕩抑制優化等共50項測試,進行板卡參數修正完善,運行累計5000KM驗證系統穩定性。測試期間,共投入研發及測試人員2500人次,先后完成軟件完善修訂約60個版本,進行了100余次調試,并通過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組織的載客試運行前評審。圖片
打破壟斷,降本增效
此前,系統的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國外產品進口,每當設備發生故障時,維修需要郵寄到海外進行,往返維修周期長達數月。由于系統控制邏輯完全由國外進口廠家掌握,當列車需要根據運營需求優化內部邏輯時,往往也需要返回國外進行處置,費時又費力。
該系統的成功研發徹底解決了目前存在的備件采購周期長、供貨途徑壟斷、單價上漲等問題,同時,產品單價較原進口產品下降三分之一,為既有線路及后續新線備件采購實現降本。
不忘初心,匠心護航
為確保系統在0132上線列車的可靠性,常州地鐵對此次系統測試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在上線列車的專項檢查方面,由車輛檢修專業人員對0132車進行全方位“體檢”,確保列車各方面指標符合載客標準。此外,還對駕駛司機開展全覆蓋專項培訓,告知司機該列上線列車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故障的緊急處置措施,并要求負責該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系統進行5萬公里載客運行測試期間全程跟車,記錄當日運營情況并負責緊急故障的處置,保障列車行車安全。
常州地鐵也將持續跟進該系統在實際載客運行過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確保其圓滿完成載客功能驗證,逐步推廣運用至全線列車上。
未來,常州地鐵將堅持深挖首臺套創新、國產化研制等課題,擴大創新成果,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充分發揮運營單位主導作用,做強、做優常州軌道交通生態圈。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