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交通先行!2023年上半年,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重慶軌道交通集團)在全市上線了“軌道信號智能運維系統”,為重慶市軌道交通管理運維裝上數字“翅膀”,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
重慶軌道交通數字化升級
山城重慶作為軌道上的城市,軌道交通形成“一環七射”的軌道交通運營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556公里,已建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期待中的主城“1日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正由規劃圖變成實景圖。
重慶軌道交通經過2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資產資源,如何實現資源的高效精準管理運用?2021年,重慶軌道交通集團聯合通號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申報了重慶市交通局科技項目“軌道信號智能運維系統”,以重慶5號線園博中心站為試點場景,在5號線北延段推廣應用。該應用實現了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更高效運維管理。
歷時兩年開發、研究,軌道信號智能運維系統已實現全線路信號系統設備網絡全覆蓋。
全市軌道交通智慧大腦長什么樣?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大城市群建設全面推進,軌道交通作為城市“生長”的脈搏越來越發達,與日俱增的客流量和越來越復雜的線路,給軌道交通管理和運營提出新的挑戰。為了應對新形式與挑戰,重慶軌道交通集團上線的軌道信號智能運維系統成為全市軌道交通的“智慧大腦”。
據了解,軌道信號智能運維系統是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移動通信、物聯網、知識圖譜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控制系統深度融合,搭建了集設備監視、故障處置、分析預測和生產管理為一體的綜合信號智能維修系統。
信號智能運維系統的優勢在哪里?
該系統采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一套完全覆蓋在軌設備的運維界面,通過圖形化、模塊化方式,直接呈現設備運行狀態,使維護人員實現了一臺電腦感知各系統實時工況,定向監視。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清洗、篩選和過濾,智能聚合報警信息,去掉重復報警、關聯報警等非必要信息,目前報警信息數量已下降至50%左右。搭建的專家庫系統,實現任意時間系統自動協助人員進行設備檢修、故障處置。通過模糊匹配搜索,以樹形圖譜的形式分層級呈現,指導運營人員快速判斷故障和影響范圍,高效解決問題,極大縮短故障處置時間。
同時,通過該系統監測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版本,保障在軌運行的設備和產品的有效監督和管控,直接對故障根因進行精準報警。設備從購買到報廢的全過程進行大數據整合歸納,形成從“采購、入庫、上線、維修、下線、返廠、報廢”設備履歷,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用性、安全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以自主可控技術助力智慧城軌高質量發展。
目前,隨著重慶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深入示范推廣,智能運維平臺將作為網絡化運維體系的有效支撐,以實時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體驗,持續助力網絡化運營,為乘客提供更優的出行服務體驗,鑄城市精品、塑軌道品牌。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