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交通委主辦、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七屆世界大城市交通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北京交通經歷了跨越式發展,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基本構建。軌道交通運營總里達1172公里,居全國第一,重點功能區基本實現軌道全覆蓋。
“近年來,北京交通經歷了公交優先、需求管理再到如今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綜合治理階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論壇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吳世江介紹,接下來,北京交通將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向更加注重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為市民提供更高品質的出行服務。
具體來說,北京將加快支撐城市功能布局的骨干交通網建設,促進城市開發和土地利用圍繞軌道聚集,實現軌道引領城市發展。“北京已基本構建了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軌道交通運營總里達1172公里,居全國第一,形成‘三環四橫八縱十二放射’的網絡化運營格局,重點功能區基本實現軌道全覆蓋。”吳世江說。
同時,北京將堅定不移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競爭力,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推動出行、運輸、能源三大結構轉型,實施精細化的需求管理政策,以數智化轉型引領交通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服務。
論壇上,吳世江回顧了近年來北京交通的發展成效。他介紹,2022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達73.4%,北京成為首批全國“綠色出行創建城市”。軌道交通由注重新線建設向更加注重既有線網優化提升轉變,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實現實質性突破。地鐵1號線與八通線、房山線與9號線實現跨線運營,換乘系數逐年降低。同時,不斷優化運營組織,11條線路最短發車間隔縮短至2分鐘以內,5個站點“信用+智慧安檢”試點啟用。
此外,北京還推動公交與軌道線網融合、站點融合,構建軌道服務中長距離、公交服務中短距離出行的協同發展模式;加快公交專用道建設并不斷優化通行政策,雙管齊下促使地面公交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日均騎行量超5000輛次。實施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完成3200公里慢行系統改造和9個示范區建設,以點帶面,連片成網,出行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