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太原市軌道交通建設又迎來一個重大工程節點:隨著“鐵龍九號”順利駛進迎澤東大街站,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聯合投資建設的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歷時800天,勝利實現24座地鐵站間隧道全部連通,土建主體工程圓滿收官。
歷時800天全線“洞通”
11月24日10時18分,迎澤東大街站盾構接收現場,刀盤切削玻璃纖維混凝土的轟鳴聲漸聞漸弱,伴隨著最后一層圍護結構的破除,一輪巨大的刀盤旋轉而出,現于眼前,場地中頓時爆發出一片歡騰。此舉標志著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24個區間隧道全面雙線貫通,這是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為2024年全線開通初期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是一條自西北向東南的倒“L形”市區骨干線,西起西山礦務局站,終至武宿機場站。線路全長28.737公里,共設24座地下車站,其中換乘站7座。西山停車場與馬練營車輛基地分設在西、南兩端。2021年9月15日,第一臺盾構機“晉龍一號”自在東太堡站至南內環東街站區間右線始發,截至2023年11月24日,間隔整整800天,實現全線“洞通”。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作為太原市軌道交通網絡的骨干線路,貫穿汾河西岸片區,串起萬柏林區、迎澤區、小店區三個行政區,聯結汽車客運西站、太原站、太原南站、武宿機場等多處重要交通樞紐。開通運營后,將成為太原城市交通體系又一條大動脈。
挑戰多個不可能
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過程中,先后成功征服了多個重難點,“挑戰不可能”成為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中頻頻出現的口號,漸漸變成了信念。
2022年8月,坐落于太原市迎澤公園北口,重達600余噸的地標性仿明清風格“錦繡太原”牌樓,被“鐵建人”不拆一磚一瓦,歷時72小時,悄無聲息地成功實現向南“漂移”24米,開創了太原市仿古類建筑物整裝平移的先河。
2023年3月,以“零沉降”的優異成績,成功穿越太原南站鐵路樞紐高鐵股道群,歷時21天,在2.7萬平方米的土地下,建設團隊操作兩臺重達400噸的盾構機,在無數列高速運行的動車下方20米處,掘出兩條堅實明亮的地鐵隧道。
同樣在2023年3月,歷時35天,在迎澤大橋南側,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在河床底部近16米深處,順利穿越310米寬汾河,成為國內首條穿越汾河完成雙線穿河的盾構隧道。
2023年8月,“鐵建人”歷時19天,再次以“零沉降”的優異成績,成功穿越國家級鐵路樞紐太原站,屬國內地鐵線路首次正交下穿特等火車站歷史建筑群。
一次次直面挑戰,一次次攻堅克難,讓一次次的“不可能”紛紛化成累累碩果。
即將迎來“軌通”
“洞通”是地鐵建設“洞通、軌通、電通、車通”四部曲的卷首,是地鐵投運的先決條件。今年5月,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的設備系統安裝與鋪軌工作全面展開,掘進有進展,軌道接續鋪,各工種平行交叉作業的場景成為一線的日常。目前,正線鋪軌完成比例已達60%。
11月中旬,龍城大街站信號設備室內,技術員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機柜配線工作,由此拉開了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四電”進場施工的序幕。地鐵工程的“四電”施工,即信號、通信、供電、接觸網、綜合監控等專業系統集成施工,相當于地鐵運行中的“眼睛、耳朵、神經網絡及供血系統”。
其中,信號系統相當于電客車的“眼睛和耳朵”,它是列車安全、有序運行的保證。通信系統與信號系統共同肩負著行車的調度指揮,并為各其他子系統提供信息傳輸通道和時標(標準時間),可以理解為地鐵的“神經網絡”。
根據整體計劃安排,太原軌道交通1號線將相繼于2023年12月底、2024年2月底實現“軌通”和“電通”。各項相關配套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齊頭并進。
不久的將來,太原市交通系統將進一步激活,各大版塊緊密聯動,為省城人民帶來更加便捷通達的城市立體交通體驗。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