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集的鐵軌之上支起9米高的巨大蓋板,蓋板上建設社區中心、學校、居民樓和公園。近日,南京地鐵1號線小行車輛段導改及綜合開發特定意圖區城市設計進行公示,這片存在近20年的開闊大場地,將在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理念引導下打造“空中之城”,彌合主城南部的發展洼地。
小行車輛段東臨石子崗邊規劃西春路,西至菊花北路,南近軟件大道,北至地鐵10號線,用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走進基地,眼前是一條條鐵軌線,對應著一間間類似廠房的空間,引導列車完成停車列檢、清洗、架修等不同的維護保養。而日常夜間停運后地鐵列車停泊,也在這里完成。
南京地鐵資源公司前期策劃部部長郝哲峰向記者介紹,小行車輛基地建成于2005年,建設時間較早,建筑物較分散,整體風貌不佳,亟待城市更新。而小行片區發展已非常成熟,基地及周邊交通條件較差,已對片區發展造成阻礙。通過地塊的復合利用,一方面可彌合城市發展割裂帶,完善區域路網,同時,露天的軌道藏身于蓋板之下,打造看不見的車輛基地,可改善周邊居民居住環境,緩解鄰避效應。
走在菊花北路上,一側為小行車輛基地西大門,一側為兩個居民小區。道路以圓弧形向南而行,在地鐵站門前接入菊花路。為方便北側時光澔韻小區居民乘坐地鐵,鐵軌路基下方開出一條小路,供居民進出。基地東南門外為西春路斷頭路和石子崗丘陵地帶,石子崗分布著菊花臺公園等景點。未來西春路將沿基地東側山體,菊花北路在基地西側穿過地鐵軌道區,兩條路均北延接入規二路,形成區域重要聯絡通道。
而基地內部,則堅持城市更新下的低效用地再開發。記者從南京市規劃資源局城市設計處了解到,此次會同南京地鐵集團開展城市設計與規劃管理單元圖則修改,目的是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挖掘城鎮軌道交通基地低效用地。城市設計通過TOD一體化規劃打破阻隔,帶動人流溝通,激活片區社區活力,實現周邊區域功能聯動,著力打造生態復合功能區。
車輛段進行土地分層利用,結合“咽喉區”蓋上設置基層社區中心幼兒園和小學。原029地塊(26.71公頃,城市軌道交通用地)在蓋上新增二類居住用地,并結合地塊交通出行需求在蓋上、蓋下各新增15米路幅城市道路。位于小行站原027地塊(4.29公頃,城市軌道交通用地)新增街旁綠地及社會停車場用地,用于地鐵P+R(停車+換乘)停車,并結合地塊交通出行需求新增路幅12米城市道路,其利用坡道,與周邊城市道路無縫銜接。
據南京地鐵資源公司前期策劃部副部長陳凌軒介紹,根據此次公示的方案,小行車輛基地計劃將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階段實施。近期方案,圍繞東南門入口右側綠地和電子樓等,開展地塊更新。中期則是對道路左側單身公寓、辦公樓等區域開展更新。遠期,針對鐵軌、廠房區建設高約9米蓋板,下停列車,蓋板上建設停車庫、居民樓、公園等設施。
近年來,圍繞車輛段低效空間,我市已發布寧馬城際沿線濱江車輛段、10號線二期王武莊車輛段等5處城市設計內容,其中浦口區10號線一期城西路停車場已開始實施建設。記者在五華路與基隆路相交處看到,由南京地鐵開發的蘭溪樾府項目正在建設,該小區北臨蘭溪公園,距10號線雨山路地鐵站約1公里。作為全國地鐵車輛段導改先行先試的案例之一,未來還將科學組織交通流線,與南側車輛段蓋上地塊無縫銜接,創建蓋板上下一體化開發模式。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