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舉行2022氫能大會,發布《臨港新片區氫燃料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規模要力爭突破200億元,推動氫能車輛的規模化應用,加快加氫站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幾年,臨港公共交通領域將全部實現氫能化。
德創未來新能源商用車研制及自動駕駛研發項目等21個氫能產業項目簽約,涉及總投資額約85億元,涵蓋制氫裝備,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功能性平臺等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多個領域。一批氫能中運量、公交、渣土車也在會上交付。記者了解到,德創未來是陜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擬投資22億元,將在臨港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園區,圍繞商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開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孵化、產業集聚四方面工作。
本次簽約的項目還包括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項目、臨港氫能檢測認證與技術創新平臺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托上海電氣核電集團,建設儲氫裝備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計量測試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氫能檢測認證與技術創新平臺項目公共服務平臺由臨港氫能公司、上海汽檢、長三角國創中心合作建設,聚焦氫能制儲輸用各環節和氫動力多應用場景,覆蓋氫能產業全鏈條。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表示,公共服務平臺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發展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這兩個項目,以及在會上揭牌的氫能產業發展基金、氫能特色產業園區,將有效催動我國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出席活動。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