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制定了“雙碳”目標,經濟轉型和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其中氫能發展成為熱點,備受各級政府、眾多企業和廣大公眾的關注。
中國氫能產業目前發展形勢如何呢?發展路徑中面臨的困境有哪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董秀成教授和前瞻經濟研究院徐文強院長對此做出了回答。董秀成指出,2021年我國氫氣產能產量超過3300萬噸,電解水制氫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每年可以達到9億立方米的制氫能力,氫能全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超過了300家。已是妥妥的氫能大國。
徐文強認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面臨著能源效率轉化、基建、應用場景三大問題。氫能總體能量使用效率只有約40%,遠遠落后于純電路線,導致競爭力不強。就另外,應用的場景很多,“沒有氫就不行的”卻很少。徐文強認為,對氫能產業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制氫的主要途徑還是依靠傳統化石能源的化學重整,其中天然氣重整制氫的占比約為48%,而真正通過綠色途徑的電解水制氫的占比僅占4%。不過,個別國家制氫途徑與大多數國家存在差異,比如日本在電解水制氫方面發展較快,其鹽水電解水制氫的產能已經占其總產能的63%,因此受到全球矚目。
中國制氫則主要依賴煤氣化制氫及工業副產氫的方式,電解水制氫能力很有限,產量占比很小,僅僅占制氫總產量的1%,這與日本相比,差距甚大。
中國能源結構與整個世界相比,具有極其特殊的特點,那就是能源界一直公認的說法,也就是所謂的“富煤少氣”。對于化石能源產業來說,目前傳統化石能源公司已經擁有比較成熟的制氫、用氫、氣液儲運經驗和?;穬\管理資質及完善的銷售系統,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氫能消納能力,發展氫能產業具有比較好的基礎。
在氫能制備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華北和西北等地積極推進,而電解水制氫的成本也出現穩中有降的態勢。在氫能市場上,中國在應用方面具有全球最大的潛在市場,如果綠氫技術一旦成熟以后,那么便可以在市場上進行大規模布局和利用,通過規模效應來盡快降低成本。
徐文強建議,政府應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在資金方面,部分發達國家提出數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規模的資金支持,而中國的氫能規劃中僅表示要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希望未來提出明確的資金支持計劃。
此外,參考過去政策引導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經驗,各地政府可以效仿當時強制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電動汽車的舉措,在氫能源的優勢領域加大推廣力度,建立健康、良性的商業模式。
除了政策助力以外,技術方面的突破,也有助于氫能產業獲得競爭優勢。
電解水技術的低效率和設備的高成本,也是制約氫能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主流的電解技術中,傳統堿性(ALK)電解技術存在效率低、產氫純度低、強堿腐蝕性、沉淀堵塞降低性能以及動態響應速率慢等諸多致命問題,質子交換膜(PEM)電解、陰離子交換膜(AEM)電解等技術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PEM電解技術的主要障礙在于,由于要用到昂貴稀缺的鉑族金屬作為氧化物,成本居高不下。不過,對于減少相關金屬使用量或者尋找替代物的研究,業內已經在持續推進,未來可期。
在氫能儲運方面,除了潛液式液氫泵等在液氫運輸方面相當有前景的技術以外,徐文強院長認為,新興的固態儲氫技術以其的體積儲氫密度高、安全性更好的特性,也值得研究和關注。
其中,依托于我國豐富的鎂資源,國內團隊對于鎂基固態儲氫的研究取得了相當程度的突破,產業化也實現落地。
除此以外,其他各個環節的關鍵技術研究,也都在穩步推進當中。但這仍然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