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家住北京市平谷區鎮羅營鎮大山里的馬維孝老人,收到了配送入戶的一袋米,這是兩天前女兒為他網購的。此前多年,所有快遞包裹都需要他自個兒去鎮里取。這袋大米是怎么配送到家的?
下午2點,記者來到平11路公交車的始發站,司機許永有剛簽完快遞交接單。“以前我的車光拉乘客,現在還得給鄉親們帶貨呢!”他熱情地邀請記者上車。果然,公交車尾部的儲物箱里,一個個快遞紙箱碼得很齊整,有洗發水、衣服、書、大米等。
許師傅穩穩地扶著方向盤出發了。這條線路他跑了好幾年,一天4趟車,單程32站,要花一個半小時。中午乘客不多,車上始終沒超過10個人。
正因為乘客不多,最近,平11路開始試水“交郵合作”模式。司機在完成客運任務的基礎上,在非高峰時段將一些快遞從平谷城區運送到鄉鎮代收點。“工作量比從前大了,但鄉親們收貨更方便、更及時了,我也很有成就感!”許師傅說。
公交車一直往北部山區扎,道路越來越窄,也越來越蜿蜒,穿過熊兒寨鄉,抵達平谷、密云兩區交界處的鎮羅營鎮。這里的莽莽山林曾經翼護著冀東敵后根據地。
抵達終點站時,鎮郵政所的工作人員已在等候。他們一起把包裹搬到郵政配送車上,再配送到鎮里的20個行政村。
其中一個包裹就是80歲的馬維孝老人的。下午4點,包裹送到大廟峪村后,網格員王貴虎拎上這袋大米直奔老人家中。從前,只有中國郵政、順豐等大企業能送貨進山,規模較小的快遞公司只能送貨到鎮上,由收件人自己去取。前不久老人病了一場,取不了貨了。恰逢“交郵合作”,公交、郵政和網格員接力幫他把包裹直送到家。
目前,平谷全區共有3條公交線路試點“交郵合作”,分別是平11路、平46路和平61路,日均送貨100公斤。除了鎮羅營鎮,還包括熊兒寨鄉、夏各莊鎮,以及劉家店鎮的部分村子。
平谷區交通局四級調研員劉占海介紹,“交郵合作”有效整合了交通、郵政、快遞等資源,優化了線路布局和運力配置,打通了農村寄遞的“最后一公里”,也降低了快遞公司的成本。今后該模式會逐步向全區推廣,提高快遞服務的覆蓋率和效率。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