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鐵路科技創新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工程建造技術持續突破,裝備制造技術全面提升,運輸運維技術快速發展,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總體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22日,國家鐵路局在北京召開2023年鐵路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旨在分析把握鐵路科技創新形勢,共享鐵路科技創新經驗,謀劃鐵路科技創新方向,推動加快實現鐵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會議提出,鐵路行業要準確認識把握新時代鐵路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困難問題和風險挑戰,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切實走好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推動鐵路科技自立自強邁向更高水平。
國家鐵路局黨組書記、局長費東斌在會議上指出,全行業要扎實做好新時代鐵路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一是構建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機制,著力強化宏觀政策引導,系統布局重點科技研發,大力促進創新主體協同,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二是把準鐵路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向更安全可靠、更便捷高效、更綠色經濟、包容韌性技術創新上發力。
三是提升科技創新對鐵路產業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以高水平技術標準體系支撐鐵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培養造就出更多鐵路領域的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鐵路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會上,國家鐵路局還公布了2023年鐵路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入庫情況,“京張高鐵大直徑盾構復雜環境穿越技術”等50項鐵路科技項目、“一種鐵路信號集中監測系統測試平臺”等50項鐵路專利、“市域(郊)鐵路設計規范”等26項鐵路技術標準、“五峰山長江大橋三塊式主索鞍設計、制造與施工”等180篇鐵路科技論文入選鐵路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同意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并已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的專利“橋梁深水基礎鉆孔樁與圍堰平行施工的方法”納入鐵路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