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隧道、地下通道的建成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設備,就是盾構機。從2002年開始,中國致力于“造中國最好的盾構”。國家科技部將盾構技術研究列入“863”計劃,實現中國盾構從有到優的歷史突破。國產盾構的研發從此邁上快速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城建裝備總經理龔衛是國產超大直徑盾構項目的總設計師,他既是國產超大盾構的見證者,也是出題者和推動者。
龔衛:“我們國家基礎建設拉動的速度實際上是非常驚人的,超大斷面直徑應該已經進入在這個行業領域設計、研發、探索新的無人區,這十年左右時間,在超大直徑、異形斷面,包括應對不同地質,特殊工況下的雙模、多模復合類的盾構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龔衛始終堅信必須把研發設計和創新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把中國質量、中國創新、中國品牌推向世界:“通過裝備自身不斷強化優化,去適應施工者的習慣,應用場景的需求,使得裝備在效率、質量、性能,更好地為重大工程市場進行服務,創新型技術在盾構領域的應用,極大提升了各類隧道施工,特別是打隧道施工的質量、安全、效率和精準。”
此外,通過智慧盾構和高科技的組合運用,可以減少或避免原先地下工程必須進行的道路開挖和圍擋施工,減輕施工給城市運行帶來的陣痛。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的重大項目,上海機場聯絡線工程正在建設中,而為該工程量身打造的“騏躍號”盾構機,就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14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
龔衛:“一直到2020年10月7日,看到這臺盾構機緩緩轉動,心情非常激動,不僅僅代表國產盾構新的飛躍,更大意義在于上海在地下大隧道掘進當中第一運用國產裝備來實施,我們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上,應該可以自信的說,已經領先不少國際同行在這方面的步伐。”
從圓形到矩形,從小型、大型到超大型,從中國到海外,國產盾構機已成為中國高端智能制造裝備“走出去”的又一張金名片。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