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在廈門軌道交通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潘涂站的工地現場, 6臺旋挖鉆機鉆頭緩緩嵌入地面,標志著廈門軌道交通6號線(以下簡稱“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深入同安城區的首條地鐵線路,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起于華僑大學站,止于同翔高新城站,全長30.7公里,由“嘉庚體育館至同翔高新城段(嘉同段)”和“華僑大學至濱海西大道段(華濱段)”兩部分組成,共設17個站點,并將配套建設1座主變電所、2個停車場和1個車輛基地,全線按GoA4級全自動運行標準設計和建設,最高運行速度為100公里/小時。
線路南北串聯同翔高新城、同安老城、環東海域美峰片區和集美東部新城的環灣骨架線,未來與既有和在建線路連接,具備分段開通、靈活運營的條件,將進一步完善“中字型”快線網絡功能,構建 “市域半小時交通圈”, 有效滿足城市發展的階段性交通需求,實現同安城區30分鐘進島,助力廈門的環灣發展和跨島發展。
此外,該工程未來與6號線林華段(即林埭西—華僑大學段)連通,還將與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實現無縫銜接,對優化廈漳泉大都市圈空間結構,進一步促進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管線遷改復雜、交通疏解困難、地質情況復雜、工程控制性因素多,是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在實施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集美、同安兩區政府及各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廈門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市地鐵辦、市建設局、市質安站和軌道集團充分總結往期線路建設經驗,會同各相關單位迎難而上,提前謀劃,趕前超前,形成多點突破。
針對工程土建招標體量大的情況,廈門市相關部門積極行動、優化流程,提速招標時間;為確保該工程涉鐵段(后吳站至西湖村站區間)在今年福廈高鐵聯調聯試前按期兌現盾構穿越的控制性節點目標,廈門市軌道集團會同參建單位創新提出“涉鐵段單獨立項、先行開工”的解題思路,并在5月中旬完成涉鐵段區間風井主體結構,為當前盾構機下井組裝調試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提前謀劃、綜合施策,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最終實現較原計劃提前3個月開工的目標,又一次在地鐵建設領域展現了“廈門速度”。
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工程不僅是改善廈門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民生工程,其371億元的投資規模更是廈門市貫徹中央“穩住經濟大盤”重要部署,落實穩經濟、穩增長和帶動有效投資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
下一步,廈門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市地鐵辦和軌道集團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將安全質量等要求落實到項目建設全過程、各環節,把6號線集美至同安段打造成百姓放心工程、國家優質工程、百年精品工程,為廈門“兩高兩化”城市建設和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注入新的動能。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