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湛高鐵聯絡線首座連續梁合龍、揭惠鐵路百吉嶺隧道進口掘進突破千米、莞番高速公路架梁施工有序推進……連日來,廣東多地突發強降雨,山體滑坡、洪澇災害風險增大,防洪防汛工作面臨巨大挑戰。中鐵二十五局一公司迅速采取措施,保障廣東境內13個在建項目安全生產、平安度汛。
廣湛高鐵廣珠廣茂聯絡線連續梁施工現場
據氣象部門統計,今年廣東“龍舟水”平均累計雨量已達404.5毫米,成為10年來最強“龍舟水”。結合當前防汛形勢,該公司切實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措施和中國鐵建安全管理“十個堅決”要求,強化組織領導,深入全面開展現場防汛隱患排查整治,進一步暢通公司本部與項目部兩級聯動機制,加固大型設備設施,做到“早排查、早預報、早防備”。
該公司承建的廣珠廣茂聯絡線是保障廣湛高鐵改造施工的關鍵性工程,涉及廣珠鐵路、廣茂鐵路既有線施工達7.85公里。為了防止強降雨對既有線施工的影響,該項目加強線路巡查,動態掌握沿線西南涌直流水位以及路基邊坡情況,設立專人專崗監測既有路基段是否沉降,觀測在建廣珠廣茂聯絡線上下行線特大橋等橋墩是否位移,并及時清理墩身、梁體輕飄物,防止刮落影響既有線行車安全。項目建設者實時跟進天氣預報信息,錯開降雨高峰,見縫插針組織施工,如期實現廣珠廣茂聯絡線首座連續梁合龍。
“進口段突破千米大關,斜井掘進1649米,豎井已于6月15日貫通。”項目經理陳鵬宙向媒體記者介紹著隧道建設進度。揭惠鐵路百吉嶺隧道全長9.8公里,是全線控制性工程。針對山區施工山洪災害特點,項目建設者調派3臺挖掘機建造3條排洪管,成立“三人小組”全天候巡查隧道內滲水情況、檢查排水裝備運轉狀態。面對偏壓、淺埋、富水以及破碎侵入帶等復雜地質情況,他們通過縮短循環進尺、及時調整開挖工法、超前預加固等措施應對巖體變形,確保隧道安全掘進。
在東莞,莞番高速公路莞樟路一號特大橋施工位于市區主干道旁。項目部投入15臺抽排水設備,累計抽水近200次,防止周邊區域積水影響行車安全。施工現場通過設立風速風量測量儀,保障架梁安全。“當檢測到風速每秒11米、達到6級時,立即停止架梁作業,對吊機、運梁車采取加固防溜。”現場安全員葉少朋說。暴雨過后,項目部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所有設備進行檢查維護,防范風險,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日均架梁6片,目前已完成78片箱梁架設。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