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六百個日夜的鏖戰,6月27日上午,公司承建的內蒙古引綽濟遼輸水隧洞4標5-2#支洞第一掘進段順利貫通,比目標工期提前30天。5-2#支洞第一掘進段全長掘進9582.44米,是引綽濟遼輸水隧洞工程中最長的富水TBM區間。
引綽濟遼工程從嫩江支流綽爾河引水至西遼河下游通遼市,向沿線城市及11個工業園區供水,兼具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是國務院確定的“十三五”期間實施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公司承建的引綽濟遼輸水隧洞4標線路全長21.34公里,沿線共布置3條施工支洞。主洞采用TBM+鉆爆法施工,其中TBM施工段長17.57公里,采用直徑4.75米的敞開式TBM獨頭、分段掘進。
開工伊始,引綽濟遼4標項目部秉持“弘揚新時代大國工匠精神 建設自治區美麗生態工程”的建設目標,克服征地困難和嚴寒天氣影響,15天完成進洞,50天完成洞口土層淺埋段100米開挖支護,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2020年11月24,“草原安達”號TBM勝利始發。作為TBM組裝始發洞口,5-2#支洞開挖不久便開始有地下水出露。隨著隧洞開挖長度的增加,出水點數量及出水量均同步增加,并形成突、涌水形態,掌子面多次被迫停工。隨著TBM進入支洞,涌水問題愈演愈烈。
經統計,5-2#支洞及主洞出現突涌水的洞段長度超過5公里,受中高緯度地區極寒天氣影響,洞內涌水冰寒刺骨,“脫了短袖穿棉襖,棉襖外面套雨衣”是每天上班的常態。長期在富水地層掘進,對小斷面TBM物料運輸及工序銜接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在蒙古引綽濟遼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引綽濟遼4標項目多次邀請水利專家召開技術方案論證會,確定了“以堵為主、堵排結合”治水方針,制定了以地表全方位補充勘察為先行指導、地表超前灌漿為主控手段、超大排量排水系統為應急保障,以及以高壓雙回路專線、洞內灌漿封堵、外排系統強化、建立專業抽水班組為輔助措施的綜合治水方案。項目克服資金困難,大規模開展地表補充勘察、地表阻水灌漿和排水系統升級改造,全面推進洞內灌漿封堵、場外排水管道加強、增加人員設備投入等工作。
通過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TBM掘進效率得到明顯提升。2021年,“草原安達”號TBM累計掘進5599米,其中4個月進度在900米以上,在工程全線5臺TBM中穩居第一。2021年11月19日,“草原安達”號TBM單日掘進101.12米,創造了國內敞開式TBM日掘進最快記錄。
除了在進度上要求快速,項目在環保安全上絲毫不松懈。引綽濟遼4標項目因地制宜推出了“清污分流系統”,采用“洞內清污分流、洞外分類處理”的方式,建設4000m3容量三級沉淀池、2條長5公里的暗埋管道、18處連接井和3座涵管便橋,確保涌水排放零污染。
在安全管理方面,項目全面落實“管”“監”分離要求,加強安全教育培訓與宣傳,嚴格執行規定動作。在建設過程中的各項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多次獲得季度綜合排名第一名以及引綽濟遼工程2021年度環境保護工作考核評比第一名、2021年度引綽濟遼工程優秀施工單位等多項榮譽。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