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經過連續10天的晝夜作業,大連灣海底隧道E18管節碎石基床整平施工順利完工,這也標志著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所有整平施工任務全部結束。
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主線全長5098米,其中沉管海底隧道全長3035米,由13節直線段管節和5節曲線段管節組成。碎石基床整平施工作為沉管隧道施工的關鍵工序,技術含量和質量標準極高,是沉管安裝能否實現毫米級對接、確保滴水不漏的先決條件之一。
大連灣海底隧道基床基礎規模大,其中直線段碎石基床寬37米,曲線段碎石基床寬40米,所有管節基床總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共需碎石石料約21萬立方米。
與港珠澳海底隧道海底情況不同,大連灣海域地質條件特殊,大多數為巖石基礎,基槽邊坡炸礁后會存在大量裂隙且較為復雜,大荷載插樁,邊坡存在失穩的風險,進行全抬升插樁風險巨大。
項目團隊經過3年研究,進行了百余次的專題技術研討,最終決定采用全漂浮式基床整平工藝。全漂浮式碎石基床整平施工技術為國內首次提出,專門應對于大連灣海底復雜地質條件。項目團隊于2020年4月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全漂浮整平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全漂浮基床整平的合格率可達95%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施工要求。采用該工藝,不僅可以滿足±40毫米的質量標準,還可以節省基槽開挖量、縮短整平時間、有效延長整平船樁腿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整平船施工作業的安全性。
碎石基床整平施工所用的船舶“津平1”為我國第一艘平臺式高精度深水拋石整平船,是為沉管隧道碎石墊層鋪設設計建造的施工專用船舶。作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建設的功勛船舶,“津平1”實現了對整平船定位、碎石輸送、刮刀調節、臺車移動控制、料位控制、同步檢測等鋪設施工作業的自動化、一體化管理。該平臺船施工效率高,整平精度高、作業適應性強,其整船功能、施工工藝、整平精度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為進一步提升整平船的自動化、智能化性能,提高全漂浮整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項目團隊深度參與并研發了整平船自動定位和自動調平系統,實現了整平船“一鍵”定位和調平的國產化改造,簡化了人機交互步驟,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數。經過近一年的研究與現場試驗,可將整平船定位精度控制在5厘米以內、船體傾斜控制在0.08°以內,進一步提升了船舶在多工況條件下的施工能力,也印證了中交一航局在沉管隧道產業鏈建設進程中的絕對領軍地位。
整平施工完工后,項目團隊將全力推進E18管節和最終接頭的安裝,預計本月底可完成最終接頭與E18管節的對接,屆時大連灣海底隧道地段將實現全線主體貫通。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