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至深井區間(以下稱大深區間)右線隧道盾構機破墻而出,標志著該區間隧道實現雙線貫通。此外,大沙東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為車站全面轉入附屬結構及機電安裝施工創造了條件。
改進工藝 ?攻克復雜地質施工挑戰
大深區間左線隧道長約2623米,右線隧道2608米。由于區間隧道沿線地質條件復雜,隧道上部分布有淤泥質土、淤泥質粉細砂等軟弱地層,隧道穿越的地層為強、全風化泥質粉砂巖,掘進巖層強度偏高,最大抗壓強度可達114兆帕。地質軟硬不均,易造成刀具磨損、盾構糾偏過大等問題。同時,隧道還需下穿多處珠江支流水系,地層含水量高,在盾構機穿越河床盾構施工時,容易發生噴涌等風險。
針對盾構掘進地質差、施工風險大等特點,廣州地鐵及施工單位中鐵廣州工程局多次組織專家對重大危險源和風險點進行分析和現場論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確保施工安全。同時,通過優化盾構掘進參數,采取楔形齒刀增強破巖能力,并選取砂巖泡沫和聚合物進行渣土改良,減少巖層對刀具的磨損,建立良好的土壓平衡形態,嚴格控制盾構掘進參數,控制地層沉降。為防止噴涌,地鐵建設者們在盾構機連接橋處增加了1臺智能吸漿系統,有效地對噴涌的渣漿進行抽排,減少工期浪費,確保盾構連續掘進。
全方位保障 化解深基坑開挖風險
大沙東站是地鐵七號線二期全線唯一的地下四層車站,與既有五號線大沙東站換乘。車站地處黃埔區中心老城區,最大基坑開挖深度為39米,這也是全線最深的基坑工程。由于周邊建(構)筑物密集,地質條件差,砂層厚、巖面高,淤泥質砂層及中粗砂層厚達15米,硬巖厚度達20米,為基坑開挖施工帶來巨大挑戰。
針對深基坑開挖技術難題,廣州地鐵及施工單位中鐵十局的建設者們在開挖前進行地連墻接縫背后預注漿、地連墻接縫FGM滲漏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全方位評估圍護結構質量,對疑似缺陷處再作針對性補強,保障圍護結構的穩定性。車站地層硬巖高,開挖工效低,為提升施工效率,地鐵建設者們多次組織調研學習,多方尋找破巖效率高的施工機械,最終根據不同階段投入“鷹鉤機”“啄木鳥”等不同的破巖設備,配選出效率最高的開挖設備。
截至目前,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土建累計完成79%。11座車站中,5座已封頂并開始機電施工,6座進行土建施工;11個區間中,6個已貫通;5個及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
其他在建線路進度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75%。4座車站中,2座已封頂,其余2座進行土建施工;4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其余2個和出入場線進行土建施工。廣州新城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
五號線東延段(文沖-黃埔客運港)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9%。全線6座車站中,3座已封頂并開始機電施工,其余3座進行土建施工;6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4個及出入場線進行土建施工。雙崗停車場進行土建施工。
十號線(西塱-石牌橋)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9%。14座車站中,4座已封頂,9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進行前期準備;14個區間中,3個已貫通,5個及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其余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廣鋼新城車輛段進行土建施工。
十一號線(火車站-琶洲-火車站)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4%。32座車站中,1座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2座已開通,14座已封頂,其余15座正在進行土建施工;32個區間中,1個已建成開通,16個已貫通,13個進行土建施工,剩余2個進行施工前準備;赤沙車輛段和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2座車站開始車站裝修和機電安裝施工。
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7%。25座車站中,7座主體結構封頂,17座正在進行土建施工,1座進行前期準備;24個區間中,3個區間貫通,13個區間進行土建施工,其余8個進行施工前準備。槎頭車輛段及出入段線、大學城南停車場及出入場線進行土建施工。
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53%。23座車站中,5座已封頂,17座進行土建施工,1座車站進行前期準備;23個區間中,6個區間及凰崗停車場出入場線已貫通,12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5個進行前期準備。魚珠停車場、凰崗停車場及蓋體進行土建施工。
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廣州火車站)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36%。8座車站中,4座主體結構封頂,2座進行土建施工,剩余2座進行前期準備;8個區間中,2個已貫通,4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2個進行前期準備。
十八號線后通段(冼村-廣州東站)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12%。廣州東至冼村區間進行土建施工。
二十二號線后通段(陳頭崗-芳村)
土建工程累計完成23%。4座車站均進行土建施工;4個區間中,1個進行土建施工,其余3個進行施工前準備。
(注: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