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穿過既有線右線隧道
8月11日凌晨5時,歷經45小時不間斷、高強度的施工奮戰,由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格魯吉亞現代化鐵路項目既有線德茲魯拉(Dzirula)車站和km2333+960-km2335+260段完成鋪軌。至此,全長16.225公里該鐵路既有線右線全面通車,標志著項目施工取得關鍵突破和重要進展,項目建設進入“計日程功,沖刺180天”勞動競賽白熱化階段。
德茲魯拉車站和km2333+960-km2335+260段鋪軌工作是該鐵路既有線右線全面通車的“臨門一腳”。因格魯吉亞鐵路是該國客運和貨運的重要交通樞紐,擔負著每年2700萬噸貨物流通量的重任,所以項目每周能申請到的施工“窗口”僅2小時,導致現場工作銜接和進度受到很大制約,照此實現右線全面通車至少需要35天。
總監、業主代表與項目團隊商討方案
為此,項目團隊與業主、監理進行多次會議討論,提出申請72小時不間斷施工的“大窗口”方案,并共同研討可行性。“大窗口”意味著大協調,面臨巨大困難和挑戰:一是既有軌道和設計線路有6處重合,在“大窗口”期間該段鐵路將完全停運,所以必須保證在72小時之內完成拆軌、路基施工、鋪軌并通車。二是所需人員數量龐大,設備種類多,人機調度和協調難度大。“大窗口”期間需中方22人、格方210人,需2臺軌道鋪設機、2臺軌道車、2臺挖機、2臺壓路機、3臺自卸車、1臺裝載機、1臺平地機。三是夜間施工,需解決照明和施工安全問題。四是中格員工存在語言溝通障礙,對作業的連續性和安全性均有影響。
中格員工夜以繼日并肩作戰
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現場研討會,與業主、監理共同就拆除工作(電纜、接觸網桿、既有軌道)、鋪道砟、夜間照明、精平、試驗檢測、鋪軌等工作細節進行深入探討,精細分工,責任到人,將工作節點細化至每半小時,最大限度壓縮每個環節的耗時,對“大窗口”施工方案反復推敲,不斷優化,確保“大窗口”施工全程人機緊密配合、無縫銜接。同時,項目部提前2周對現場人員進行“大窗口”施工安全培訓、施工模擬演練和施工高頻格魯吉亞語培訓,并對機械設備進行提前檢修,確保全程萬無一失。
“大窗口”期間,總監和業主代表現場督導,所有人員晝夜不息,并肩作戰,耗時8小時完成了路基施工工作,較原計劃提前了6小時,為后續鋪軌工作贏得了充裕時間,既有線右線于8月11日順利通車。為此,項目負責人表示,這次“運營線72小時‘大窗口’作戰”的成功,既為格魯吉亞現代化鐵路項目開創施工新模式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也為項目部逆轉先天不足,壓縮工期提質增效探索出新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