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鐵3號線車輛采用委外維修模式,車輛的維護若僅依靠人工不但檢修效率低、工作強度高,而且無法保障檢修精度,長時間運行帶來的不可預期故障對運營服務影響很大。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智能維保手段,提高檢修效率與精度,減輕維修人員工作強度,南昌地鐵3號線車輛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由此應運而生。
南昌中鐵穗城軌道公司-車輛管理部副部長-郝文超告訴記者,南昌地鐵3號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通過360檢測設備、輪對受電弓檢測設備、軸溫檢測設備、輪軸聲學檢測設備、列車TCMS數據無線傳輸設備對在線運行車輛狀態進行監測,檢修現場通過檢修手持終端對庫內車輛的維修工藝、維修過程、維修工單、故障申報處理、檢修計劃形成信息化記錄,最終通過車輛智能運維管理系統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車輛維護提供科學的維護建議,同時為后期車輛架大修、整改提供數據支持,從而更好地保障南昌地鐵3號線安全運營。
據了解,南昌地鐵3號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的上線,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
一是實現檢修任務下發、車輛維修記錄、車輛履歷信息、故障報單等維修信息自動生成記錄,替代傳統紙質記錄;作業任務安排、作業請銷點遠程發起與確認,檢修人員攜帶手持終端,可以隨時查看任務信息、故障信息、履歷信息、計劃安排。
二是實現了現場作業組織方式優化,使得每班作業計劃編制與下發、請銷點作業時間較原來減少,作業記錄表單、故障報單填寫時間較原來減少。實現每日正線車輛TCMS數據自動傳輸到車輛段DCC,根據需要隨時調取,無需檢修人員上車人工下載,取消每日人工下載數據作業。
三是車場調度可以通過工作站和DCC大屏查看車輛在庫狀態、庫內股道占用、檢修計劃進度、檢修人員、車輛故障、車輛運行公里數等等,更全面掌握車輛段內相關信息。通過待辦事項自動推送任務信息,輔助車場調度完成場段內檢修任務和調車任務等,增加容錯率。
四是360度體檢系統每日實現10列車關鍵部件檢查,包括每列車車頂、車側、車底共158項關鍵部件檢查,精準識別部件缺失、松動、裂紋、漏油、破損、異物等異常現象,及時預警上線車輛異常狀態,保障車輛運營安全,同時為后續日檢作業模式、作業范圍優化提供可行性和數據支撐。
五是實現車輛軸承實時溫度、工作狀態實時監測,實現故障提前預警功能,每日完成在線車輛軸承檢測4320次,改變原來車輛軸承工作無任何監測及故障修現狀,提前發現車輛軸承故障,有效地防止熱軸、切軸和脫軌事故發生,提高軸承故障的防范水平,保障車輛運行安全。
據介紹,今后,南昌中鐵穗城軌道公司將持續優化和完善南昌地鐵3號線車輛智能運維系統,以數字化手段不斷提升地鐵車輛檢修的精度和質量,全力以赴為廣大市民乘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乘車體驗。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