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電焊工正在焊接吊環
昨日,伴隨著刀盤轟隆隆的旋轉聲,武漢地鐵“昆侖33號”盾構機破土而出,騰龍大道站到巨龍大道站區間順利貫通,這也標志著武漢地鐵前川線一期實現全線“洞通”,將全面轉入鋪軌、裝飾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階段。
武漢地鐵前川線工程分兩期建設,前川線一期由園博園北站(不含)至橫店站,全長21.12千米,共7座車站。馬池站、湯云海站、巨龍大道站、騰龍大道站4座車站為地下站;天陽路站、臨空北路站、橫店站3座車站為高架站。其中,換乘站有2座,巨龍大道站可與既有2號線換乘,天陽路站預留天河機場樞紐方向接軌條件。
“零沉降”下穿2號線
上午9時許,進入到30余米深的地下隧道看到,剛剛破壁而出的盾構機刀盤上還沾著少量新鮮的泥土,一名電焊工正在焊接吊環,準備分批將盾構機吊出地面。與此同時,車站的裝修、隧道內軌道的鋪設等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武漢地鐵建設事業總部一級項目經理李結元介紹,繼首臺盾構始發以來,建設人員在這條線上連續作業480多個日夜,盾構穿越了粉質黏土、圓礫礫砂、硅質白云巖、風化礫巖等多達7種地層結構。
盾構施工過程中遇到諸多“攔路虎”,需穿越眾多建構筑物,施工作業難度極大。沿線盾構下穿漢孝城際鐵路、地鐵2號線、北四環線及機場高速,及府河、后湖、金銀湖等。特別是盾構近距離下穿既有地鐵2號線,豎向最小凈距僅約2.7米,穿越長度范圍約24米。“此路段屬于典型的上軟下硬地層,盾構姿態控制較為困難。”李結元介紹,為攻克這一難題,項目部通過邀請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內知名機構專家進行論證,共同研討制定施工方案。通過系列舉措,最終以“零沉降”的精度,成功攻克復合地層下穿既有地鐵隧道這一國內公認的施工難題。
力爭6月底軌道鋪通
前川線在盾構施工過程中,長距離盾構區間較多。全線共9個地下區間,平均站間距3.39千米,最長盾構區間湯云海站—馬池站長度約4.9千米。武漢地鐵建設事業總部業主代表龍再揚介紹,全線共投入盾構機14臺,由于區間長度較長,對盾構機性能要求較高,在掘進過程中,常壓或帶壓開倉10余次,更換各類刀具約300把。
據悉,在前川線的建設中,武漢地鐵創新采用多種新技術、新工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全國首創基坑工程裝配式空心鋼管混凝土支撐,在湯云海站到馬池站區間2號風井成功應用。該支撐系統在工廠預制,可多次循環使用,安全可靠,有效替代傳統的混凝土支撐。鋼支撐內填充采用離心工藝形成的超高強、高纖維的高性能混凝土,綜合了鋼結構和混凝土兩者優勢,可達到更高的強度和剛度。經測算,裝配式支撐多次循環使用條件下,相對于傳統現澆混凝土支撐,可降低碳排放量約75%,節能減排效應突出。
目前,前川線一期7座車站主體結構均已完工,此次實現全線“洞通”后,將全面轉入鋪軌、裝飾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階段。“我們力爭在6月底實現軌道的全線鋪通,為年底的開通試運營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李結元說。
前川線項目由武漢地鐵集團管理建設,中國水電四局、中鐵隧道局、中鐵十四局等單位參與實施。前川線全線串聯了黃陂前川城區、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臨空經濟產業示范區、盤龍城、東西湖區等重點發展地區,是武漢市重要的客運走廊之一。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