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今年以來,鐵路部門在圓滿完成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的基礎上,持續抓好常態化幫扶救助,不斷鞏固解困脫困成果,努力構建常態化幫扶格局。
長期以來,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和幫扶救助工作,全路各級組織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形成了黨委領導、行政主抓、工會牽頭、各方支持、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經過不懈努力,困難職工家庭得到有效救助,鐵路建檔特重困職工于2020年底前全部實現解困脫困。
2021年11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發《關于做好常態化幫扶救助工作的意見》。按照政策相對穩定、有序銜接、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的要求,國鐵集團持續做好因病、因災等致困職工的常態化幫扶救助。
一年來,全路各單位分類做好困難幫扶,為各類特殊困難職工家庭分層分類建立檔案,給予一定困難補助,重點關心關注解困脫困職工的家庭生活情況,積極做好受災職工家庭的走訪慰問,幫助困難職工家屬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強醫療互助救助,做好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政策銜接,通過病種救助、自付部分按比例救助等多種形式給予職工醫療互助救助;加大助學資助力度,對特殊困難職工家庭,在幫助子女解決入學學費的同時,積極協助解決上學期間的生活困難問題,積極探索開展鼓勵性助學;積極做好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普及,保障職工身心健康。
各單位加強組織領導,規范資金管理,不斷拓展、豐富常態化幫扶救助的形式和內容,在鞏固拓展解困脫困成果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普惠性服務,進一步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激發職工內生動力,凝聚了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鄭晨)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