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1日)起,杭州地鐵10號線與19號線的換乘站文三路站、6號線的豐北站和亞運村站正式開通。
其中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等了三年的文三路站。這一重要節點的開通,使10號線、19號線在核心區域實現了換乘。
今天早上,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再次來到了文三路站。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今天開通后的出入口為A、B、C、E1、F、G六個出入口,還有四個出入口還未建設完成,同步啟用的還有無障礙電梯。
雖然是第一天開通,但是早高峰的站廳層內客流源源不斷,都是年輕的面孔。還有乘客專門來打卡,拿起相機拍起了照片和視頻。
李先生剛剛出站。他是昨天得知文三路站開通的,“我們等了三年啦,這個站終于開通。我就在附近上班,以后這樣能方便不少,今天是坐2號線在學院路站換乘10號線,再坐一站就能到。以前到不了,得走過來。”
因為是第一次乘坐,不是很熟悉出入口,出站后他站在墻邊的文三路綜合資訊圖前研究了好一會兒該往哪里出去,“G口,離我公司最近”,很快大步流星離開了。
不少乘客不知道該往哪個口子出去,趴在欄桿上研究出入口方向。“我要去華星時代廣場,但D3現在還沒開吧,往哪個口子出去更近呢?”
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從文三路客服中心了解到,早上乘客咨詢最多的就是“D口有沒有開?什么時候開?”
楊先生在附近工作,“以前我要么從3號線黃龍體育中心站下,要么在2號線學院路站下,都得走十幾分鐘來上班,碰到早上時間緊張的時候,下地鐵就得開始跑,不然要遲到。”楊先生笑著說,“這個站盼它好久了,這樣方便太多,從家坐1號線在西湖文化廣場站換19號線,或者在西湖文化廣場站同臺換乘3號線再換10號線到這里下。”
楊先生說自己經常出差,以前去機場要提前很多時間,還要讓單位派車去,現在直接從文三路站上19號線一路前往蕭山機場站,30分鐘就到,太方便了。
前段時間,楊先生去了趟深圳,還特意看了看深圳的交通情況,“比起深圳的地鐵,在細節上我們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站內的標識標志牌太小,換乘指向不夠明顯,有時候在杭州還能看到志愿者在喊‘往這里走’,要是標識標牌設計得更醒目一點就好了,另外車廂內顯示屏上兩個站名中間會有很多小點點,不知道的人以為那些點點是一個個站,其實并不是,只是連接線,這些我覺得都值得商榷可以改進。”
在西溪印象城一家餐廳做管理的小伙子,今天從西溪印象城要往東站萬象匯進行學習,需要換兩趟地鐵,從西溪印象城坐3號線到黃龍體育中心,換乘10號線,剛剛到達19號線,“兩條線路換乘距離不算遠。”小伙子說,由于不是很熟悉線路,在19號線的線路圖前琢磨要坐幾站下車。“我昨天查過了,從西溪印象城往東,這樣坐最快。”
記者了解到,文三路站的衛生間有兩處有,一處不用出站,就在站臺;還有一處位于E口,母嬰室同樣也在E口。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