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鐵路(下稱“廣花城際”)京溪路至白云東平區間2號盾構井(下稱“京白2號井”)施工現場,隨著“未來號”豎井掘進機完成左線豎井最后一環管片完成拼裝,標志著國內軌道交通建設領域首次應用的垂直機械法豎井施工技術得到成功驗證,為國內軌道交通建設領域應用該技術積累了經驗。
首用新設備 ?順利完成既定任務
京白區間2號盾構井位于白云區同和路西側地塊內,共有2個內徑13米、外徑14米的機械法豎井,雙線上段均采用掘進機開挖,下段采用明挖法施工,開挖深度至27米。項目運用的“未來號”豎井掘進機開挖直徑達14.2米,重約120噸,采用截削式刀頭、環形刀盤兩種開挖模式和泥漿環流出渣系統、中心高壓沖刷系統、掘進參數在線實時監測系統等先進技術,在中風化花崗巖及孤石層中掘進效率達到了1米/天以上。
自去年12月20日“未來號”沉井式豎井掘進機在右線順利始發,為確保機械法豎井順利掘進,廣州地鐵聯合施工單位中鐵建華南公司廣花城際鐵路總承包部、中鐵十五局等參建各方,克服了滾筒截齒磨損更換、滾筒格柵堵塞補焊、井筒內部大塊石頭滯排等問題,避免了豎井超挖、基坑塌陷、周邊地層沉降、豎井掘進機刀頭受損等風險。通過提高設備地層適應性和施工效率,右線豎井的施工任務于2023年3月8日率先完成。
在施工中總結 ?提升作業效率
機械法豎井施工工藝作為目前最先進的城市深基坑施工技術,尚無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在國內裝備及施工技術仍然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施工前,廣花城際鐵路的建設者們通過大量前期調研、理論模型計算、技術論證等方法,對新技術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推演”。
“深基坑豎井掘進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是廣州市重點研發揭榜掛帥項目。為進一步做好新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工作,在完成右線豎井施工后,建設者們立即召開技術總結會,邀請行業權威專家針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取的措施及數字化技術應用等情況進行了剖析。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施工技術進行了優化改進,使左線豎井的施工下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其中,右線豎井施工歷時78天,而左線豎井施工僅用了34天便完成了施工任務,施工時間節約了近六成。
項目團隊將持續優化豎井掘進機后續的研發應用,以堅持打造優質工程為目標,針對豎井施工技術開展專項研究總結工作,力爭將豎井掘進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推進到更深層次,實現機械法豎井掘進工藝的智能化、信息化、無人化和功效的大幅度提升,開辟新的施工領域。
截至目前,廣花城際鐵路項目土建工程累計完成10%。7座車站均進行土建施工;7個區間中,5個區間進行土建施工,其余進行前期準備。空港車輛段進行土建施工。
(注: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