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蘇州軌道交通8號線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長距離下穿陽澄湖的濟學路站~中間風井區間左線順利貫通。
濟學路站~中間風井區間左線全長1.91公里,從中間風井小里程端左線始發,依次下穿垂釣園、陽澄湖、陽澄湖北側駁岸,到達濟學路站。穿湖長度約1.3公里,實測最大水深約3.9米,隧道頂距離湖底最小距離為10.2米。因湖底局部缺少隔水的黏土層,湖底水系發育,易發生螺旋機閘門密封失效、滲漏或噴涌,且線路正上方存有前期勘探孔,盾構掘進時泡沫劑注入壓力、注漿壓力過大可能擊穿探孔,造成水力貫通,湖水倒灌,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
蘇州軌道交通組織8號線5標項目部科學籌劃,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層層落實安全責任,環環嚴把質量關,用技術手段強化盾構機防噴涌能力和盾尾密封性,確保盾構推進順利;制定應急處置流程卡,豐富應急物資儲備,采用無人機和船只每日對陽澄湖水面進行巡視,保障應急救援工作可以及時、有效開展,為盾構機安全順利下穿陽澄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區間左右線兩臺盾構機分別從中間風井和濟學路站相向始發,平行交匯位置位于湖底和半徑450m圓曲線段,管片凈距僅7米,技術要求高。項目部邀請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并在雙向兩機交匯時,通過劃分一般影響區和重疊劇烈影響區、繪制動態掘進圖、自制錯臺監測便捷貼、安裝管片拉緊裝置、配備特制的弧形鋼板、加密監測和巡視力度等措施,成功實現了湖底盾構小曲線對穿施工。目前,右線區間盾構施工已完成41%,將于8月初貫通。
陽澄湖作為蘇州市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施工方在施工作業中嚴格執行相關環水保要求,憑借精湛的施工技術,精確控制各項技術參數,確保盾構機在下穿過程中不對湖底水土進行擾動;嚴格選用優質環保的盾尾油脂、泡沫劑、潤滑油;同步注漿采用未添加水泥的惰性漿液,從而防止對陽澄湖水質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