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交錯的地鐵線路,融入城市發展的角角落落。鋼軌作為地鐵重要的組成元素,是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重要基石。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從無錫地鐵了解到,無錫地鐵百公里鋼軌的保養維修離不開一批專業設備與一群 ” 鋼軌醫生 “。
△ ” 鋼軌醫生 ” 正在作業 無錫地鐵供圖
記者了解到,鋼軌投入使用后,因其工藝原因會產生氣泡,在服役過程中受到外部撞擊就會產生損傷。在列車反復荷載的作用下,也容易造成鋼軌折斷。因此,鋼軌需要定期 ” 體檢 “。
據專業人員介紹,鋼軌 ” 體檢 ” 主要采用鋼軌探傷儀和手工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將鋼軌表面細小裂紋、內部暗傷,以及鋼軌被夾板掩蓋部分毫米級以上的傷損找出來,防止傷損源不斷發展。除了專業的檢測設備外,專業的技術人員也是保障鋼軌安全的重要力量。
從早晨到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地鐵列車終于緩緩停下,此時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伴隨著夜色上崗,他們就是 ” 鋼軌醫生 “。制訂計劃、儀器準備、防護設置、鋼軌探傷 …… 據 ” 鋼軌醫生 ” 們介紹,每一次鋼軌 ” 體檢 ” 都有十余個步驟,每一個都至關重要。
專家們的檢測設備也非常精密,包括鋼軌超聲波探傷儀、焊縫超聲波探傷儀、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等,這些儀器也被形象地稱之為 “B 超儀 “” 聽診器 “,不僅可以通過超聲波反映鋼軌內部的病害狀況,也可以小范圍精密探傷。
其中,雙軌式超聲波探傷儀能同時在左右兩根鋼軌上作業,搭載 4 至 5 人的同時最高檢測速度能達 15 公里 / 小時,從 ” 赤腳醫生 ” 到 ” 驅車診斷 “,大大減少了工作量。靈敏度高、檢測效率快,大屏電腦操作,對檢測情況 ” 一目了然 “。在發現疑似損傷后,專家們還要進行 ” 多輪會診 “,最終確定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
” 鋼軌的毫米級損傷都關乎著列車行車安全,所有工作都需要做到精確、精準。” 據 ” 鋼軌醫生 ” 介紹,這些工作大部分情況下都將在天亮之前完成,隨著新的一天太陽升起,這些經過保養的鋼軌也再次健康上崗。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