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9時15分,“復興號”G9801次列車從福建省會福州駛出,沿著臺灣海峽西岸,向閩南廈門疾馳。自此,全長277公里的福州至廈門至漳州高鐵(福廈高鐵)開通,意味著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建到距臺灣海峽最近的地方。
當車廂的智能寬屏顯示“當前時速350km”字幕時,乘客發出歡呼。作為中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開行即達速”,是目前中國運行時速最快的跨海高鐵。
“從福州到廈門只需約一小時,比之前的福廈鐵路動車縮短一個多小時。”列車長車艷雪說。位于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隔海峽與臺灣相望,陸域“八山一水一分田”,歷史上交通極為不便。
福廈高鐵有泉州灣、湄洲灣和安海灣3座跨海大橋,海上穿行長度19.9公里,三跨海灣是其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挑戰。
6月28日,在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新一代動車組試驗列車交會運行。新華社發(鐵科院集團公司供圖)
“要破解海上風浪大、海域水深、海洋環境腐蝕性強等工程技術難題,同時,大橋還位于海峽西岸地震高烈度區。”中國鐵建鐵四院福廈高鐵項目部經理李平卓說。
這3座跨海大橋已經樹立了中國高鐵建設新標桿——湄洲灣跨海大橋是中國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泉州灣跨海大橋是中國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安海灣特大橋則是世界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
一系列工程技術措施的采用使跨海大橋具有良好抗風性能,實現福廈高鐵8級大風下不限速、11級暴風下不封閉交通。
福廈高鐵采用的“復興號”是中國最先進智能動車組之一。“更寬敞的乘坐空間、更舒適的變頻空調溫度、更小的噪音,時速快,安全平穩,列車過海不會顛簸。”車艷雪說。
最近,大陸方面公布了支持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推動閩臺基礎設施應通盡通,構建立體式綜合性對臺通道樞紐,暢通閩臺與大陸其他地區連接通道。
“連接閩臺兩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術能力已經具備。”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近日說。
專程從臺灣趕來體驗高鐵首發車的《臺灣導報》社長、臺胞林文雄,難掩激動之情。“恰逢盛事,與有榮焉!”他說,相信兩岸同胞乘著高鐵跨越海峽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