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正加快相關產業技術同源的研究應用,構筑產業“第二增長曲線”
傳統優勢產業實現“提速換擋”,一個重要維度是將同源技術有效延伸,通過拓展多元產業應用,切入發展“新賽道”。
技術同源,打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新空間
日前,由市工信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主辦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技術同源對接會暨“鏈萬企”供需對接交流會舉行。與會高校學者、行業專家圍繞焊接、機械加工、系統集成等傳統技術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運維、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聚焦可轉移且急需技術轉移的產業展開探討交流,擬提煉出可以用于同源技術輸出的項目。與會專家認為,對產業技術同源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或將為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構筑“第二增長曲線”。
高鐵技術切入新能源賽道
11月6日,中車德令哈100萬千瓦源網荷儲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一建成后年可發綠電23億千瓦時的新能源產業項目,將成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標桿工程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項目的牽頭方,并非一家單純的新能源公司,而是以軌道交通關鍵系統技術見長的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依托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積累的儲能、變流、控制、智能運維等自主核心技術優勢,圍繞“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中車四方所正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致力于打造綠色、節能、高效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事實上,對技術同源的關注已經提升到中國中車的集團戰略層面。今年,中車集團正式提出,將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產業發展新格局。繼高鐵之后,中車正將風電產業打造成第二張“金名片”。
實現這樣的愿望或許并不遙遠。因為風電和高鐵的核心技術同源。從技術原理上,高鐵的動力來源是通過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實現的,在制動時又是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風電是將風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到電能,兩者能量轉化過程基本相同。基于此,中國中車一路“追風逐電”,將高鐵的優勢技術與風電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目前,中車已實現軌道交通系統集成、牽引傳動、控制系統、車體技術等九大關鍵技術在風電裝備的落地應用,推動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向風電產業延伸。從核心部件到資源開發,從項目EPC到整機制造、智能運維……在高鐵技術平移、管理創新性引入的作用下,中車對于風電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能力不斷提升,風電業務也被形象地比作“立起來的高鐵”。
“新能源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務板塊之一,與軌道交通優勢形成互補、開放共享的創新技術體系,我們將為用戶提供更多跨系統、跨領域的系統技術解決方案。”中車四方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大力推進新能源關鍵技術研究,開展了光伏逆變器、儲能變流器、風電變槳系統、風電主控系統、液冷電池PACK、儲能系統等關鍵裝備研制。目前已完成多個分布式光伏電站及“光伏+儲能”電站建設,正與兄弟企業和合作伙伴一起全面推進中車海西州新能源裝備零碳產業園項目建設。
優勢技術賦能新興產業
技術同源,也為青島新興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一列動車組列車,覆蓋了一整條產業鏈。以“復興號”為例,4萬多個零部件涉及鋼鐵、鋁型材等原材料、電子電器、信息系統、精密儀器等十多個行業。多年來,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以3家中車系企業為龍頭,牽引起260余家配套企業,集聚了13個國字號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研發中心,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協作、融合發展。
“目前,車體焊接、材料、空氣動力學、被動安全、轉向架及基礎制動、牽引電機、氫能源供電等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核心技術均具有技術通用性,可以推廣至其他的領域應用。例如,軌道車輛空氣動力學可以向風電領域轉移,軌道車輛主被動安全技術可以向汽車領域轉移。”在中車工業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副院長章瀟慧看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是青島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名片產業,此時提出探索產業同源技術的多元應用,是城市產業發展到高質量階段的歷史使命,更有實際價值。“短期來看,同源技術轉移可立足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發展,實現快速成果孵化;長期來看,面向技術發展需求,軌道交通領域同源技術可引領其他領域共同發展。”章瀟慧說。
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技術同源對接會現場,中車工業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交達電氣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和北京典道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就集成電路仿真計算、軌道交通車地一體化等方面開展同源技術研究達成合作意向。
“示范區將積極支持中車在青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同源技術研究,梳理軌道交通產業擁有的同源技術情況,逐個技術分析橫向輸出的可行性。”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示范區正依托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業這一優勢,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先進高分子等新興產業,已先后引進物元半導體、中電科青島科技產業園等多個過百億元大項目。下一步,將把握同源技術輸出契機,以優勢技術、共性技術與基礎技術知識產權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技術向同源產業的橫向輸出,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