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審議了實驗室2023年工作報告,并對實驗室下一步的工作規劃進行了指導。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王軍,中國工程院盧春房院士、何華武院士、丁榮軍院士、田紅旗院士、夏長亮院士、吳光輝院士、呂西林院士,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周黎、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張新寧、中車研究院院長龔明、國創中心主任梁建英、中鐵六院副總工程師王立天,上海磁浮公司總經理盛雄偉,實驗室副主任、同濟大學磁浮中心主任陳小鴻,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總經理馬利軍參加會議。
會議特別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處副處長童楊、山東省科技廳實驗室平臺處調研員張駿、青島市科技局基礎研究處主任科員王靜參會指導。
與會人員還有來自實驗室依托單位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同濟大學、上海磁浮公司的相關領導及技術骨干。
專家們一致認為,實驗室2023年各項工作任務穩步推進,成效顯著,2024年工作計劃部署周密、切實可行。建議重點圍繞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應用,做好十四五重大專項、自然基金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加快推動成果落地,進一步強化實驗室對國家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同時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提升團隊科研創新能力,推動實驗室建設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于2022年11月獲得科技部正式批復,依托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同濟大學、上海申通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是領域內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
作為高速磁浮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該國重實驗室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匯聚全國優勢資源,大力開展基礎和應用前沿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攻克工程應用亟需解決的共性及核心問題,為推動我國高速磁浮技術持續創新和工程化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平臺。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