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地鐵1號線東延線植物園站鋪軌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施工人員頭戴安全帽,各司其職,有序開展作業。只見,一臺橘紅色雙懸臂龍門吊車將一節長25米、重約16噸的軌排平穩吊起,通過軌排井緩緩下放至地下深度約20米的車站內,再由軌道車將軌排運送至伯官北大街站至植物園站區間左線的鋪設位置上……據了解,1號線東延線線路鋪軌已累計完成一般整體道床718米,鋼彈簧浮置板道床1434.545米,伯-植區間右線已順利實現短軌通,伯-植區間左線正在進行鋪軌施工。
采用減震道床
軌道增鋼彈簧浮置板
在地鐵1號線東延線植物園站鋪軌現場,一臺龍門吊車將組裝好的軌排垂直放落到地下軌道車上,軌道車再將軌排推至工作面。施工現場的旁側,數名工人正在合力將鋼筋堆放在一起,下一步這些鋼筋將被綁扎在軌排上形成模型。
“工作人員首先要將25米長的鋼軌和軌枕、扣件、鋼筋籠等組裝成軌排,再利用龍門吊將軌排吊至地下車站,由軌道車送至作業現場,再由鋪軌龍門吊將軌排吊鋪到位,最終利用專業儀器調整高程(上下)和方向(左右)的精度,完成地鐵軌道的鋪設。”施工人員介紹,為了減少列車運行產生的噪聲,地鐵1號線東延線鋪軌除了采用傳統工藝中的一般整體道床外,還采用減震道床。
記者看到,施工現場有工人正在綁扎特殊的地鐵道床鋼筋籠,鋼筋籠上方是兩條地鐵軌道,軌道下方分布著一個個套筒,套筒內設置有彈簧,這就是鋼彈簧浮置板整體道床。據了解,正常的鋪軌結構為鋼軌鋪在軌枕上,等于直接和地面接觸。而鋼彈簧浮置板整體道床,則是在道床內增加一塊鋼彈簧浮置板,列車從軌道上高速駛過,減小震動幅度,就像軌道“睡在席夢思上”,起到緩沖隔音的作用。據了解,這種道床在1號線東延線累計鋪設長度達13公里。
設仨軌鋪基地
首個區間實現短軌通
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軌道工程由中鐵十五局承建,西起地鐵1號線終點站黎明廣場站后區間,東至雙馬站,正線鋪軌長度為36.655公里,共有單開道岔18組,交叉渡線2組。為進一步加快鋪軌進度,搶抓工期,線路共設3處鋪軌基地,分別為植物園站鋪軌基地、東陵公園站鋪軌基地、東農明挖區間鋪軌基地。
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鋪軌工程施工負責人秦洪飛介紹,截至目前,線路鋪軌累計完成一般整體道床718米,鋼彈簧浮置板道床1434.545米,伯-植區間右線順利實現短軌通,正進行伯-植區間左線鋪軌施工。
加速推進工程
確保在年底完成軌通
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工程為既有1號線的東部延長線,線路大致呈東西走向,途經大東區、沈河區、渾南區三個行政區,沿線串聯了農業大學、東陵公園、植物園等客流吸引點與景區。工程西起既有1號線黎明廣場站站后區間,東至雙馬站,全長16公里,均為地下線路,共設新惠街站、新寧街站、東大營街站、農業大學站、前陵站、東陵公園站、水泉站、伯官北大街站、植物園站、雙馬站10座車站,設滿堂停車場1座。
秦洪飛表示,面對緊張的工期、復雜的工序、多專業單位交叉施工作業等情況,沈陽地鐵集團與中鐵十五局項目部對工程中的重難點和關鍵環節進行詳細梳理,工期倒排,見縫插針地高效開展鋪軌施工,盡快形成多個作業面同時推進,全力加快沈陽地鐵1號線東延線建設,全力確保年底軌通目標順利完成。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