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02所研制的“基于毫米波雷達的隧道和管廊救援用小型多參數融合自適應探測平臺”成果亮相全國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成果展,受到廣泛關注。該成果為我國首臺小型化多參數融合的隧道和管廊救援機器人。
多方合作共享機遇
近年來,隧道遭遇暴雨雪崩、施工隧道涌泥涌水等事故,引發了人們對于隧道、管廊等特殊環境災后救援的關注和深思。隧道和管廊空間結構和電磁環境復雜,在發生地震、爆炸、水淹、坍塌等事故后,開展應急偵查和人員搜救難度較大。因此,亟需部署研究在長隧道中進行災害搜救和事故探查等任務的機器人產品。
“我所的雷達技術在這里可以發揮巨大作用。”802所下屬神添公司副總經理王建介紹道,“因此,在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的指導下,我們多方尋求合作機會,想把這個產品盡快研發出來。”神添公司緊緊圍繞國家部委指南研制要求,將技術模塊詳細分解,擇優選擇國內在相關領域的領軍研制單位,進行了充分的需求和技術對接。于是,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岱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凌天智能裝備集團等多家單位參與了進來,迅速組成了一支研制隊伍。
攻克難關填補空白
項目自2021年啟動研制,802所充分發揮自身在復雜場景長距離毫米波雷達研制的專業優勢,以及精密裝備總體設計的經驗,聯合其他各家單位共同開展研制工作。航天電源憑借在高比能電池方面的技術優勢開展了救援場景快速可拆換機構設計,岱悟智能提供了多年在微小型激光雷達對封閉環節的動態建模和障礙物目標識別技術積累,凌天智能裝備參與合作開展了機器人本體的環境適應性改造、模塊設計等。各單位技術優勢充分互補,打造出功能強大、長時續航、感知融合的新型自適應感知機器人平臺,經高度集成后,整機重量小于20公斤,供搜救人員進入前對災害或事故風險因素全面感知,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人員傷亡概率,可適應長隧道災害搜救和地下管廊事故探查等任務中對環境、災害點、待救援目標的監測要求,具備復雜災害環境下的應急救援與綜合處置能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