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10時,在長沙地鐵6號線東延段工程建設者們的歡呼見證下,“空港四號”盾構機刀盤在T1T2站破土而出露出“真容”,順利抵達接收工作井,標志著6號線東延段工程全線區間隧道順利貫通。該區間隧道自2022年4月盾構正式始發,歷時25個月安全順利完成二次始發、接收、穿越沿線多風險源及全部隧道掘進等任務。
長沙地鐵6號線東延段
全線地質條件復雜,需要穿越地層主要為強、中風化泥質粉砂巖,掘進過程中需下穿380米長谷塘水庫地質斷裂帶、103米交叉疊落段、二次始發后進入1150米黃花國際機場場道區域,依次下穿60米寬第二跑道、45米寬第一跑道、遠機位候機廳及機場連廊最后進入機場機坪區域等重大風險源,工程建設施工難度極大。為此,兩年的施工期,為保障全線區間“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貫通,建設者們一路與地下“攔路虎”博弈,與未知困難“死磕”,最終克服了五大施工重難點:
“槽鋼拉緊+液壓支撐”安全交叉疊落施工
區間部分段左右線交叉疊落布設,疊落段長度約103米,疊落段隧道垂直凈距僅為3.6~6.2米。在施工工序上,建設者們采取了先施工下部右線隧道,再施工上部左線隧道的方案,同時為保證交叉疊落段雙洞施工安全,在左線掘進時對右線交疊管片采用槽鋼拉緊和液壓支撐移動臺車進行整體加固,有力保障了上部隧道順利掘進及下部已成型隧道安全。
長距離“零”沉降下穿機場第一、第二跑道
全線區間依次下穿機場第二跑道和第一跑道,且在下穿掘進期間機場跑道不停航運行,因此對盾構掘進施工參數的控制、地表沉降控制提出來更加嚴格的要求。為此,建設者們制定下穿機場不停航專項施工管理方案及專項監測方案,并委托第三方單位出具下穿機場工程安全評估分析報告,取得民用航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施工期間多次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把脈”,采用克泥效工法和自動化監測技術,及時補充洞內注漿,精準控制盾構機掘進參數,成功實現國內地鐵隧道長距離“零”沉降穿越機場跑道。
環向360°加固穩定穿越地質斷裂帶
本區間線路與谷塘水庫地質斷裂帶存在斜交,斷裂帶主要為構造角礫巖,富水性及導水性強,巖層性質較差,地基承載力低,巖體遇水易軟化,膠結情況較差,擾動易散亂成礫砂狀,工程性狀和自穩性較差,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涌水涌砂情況。針對于此地質項目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優化施工方案,采用多孔管片及洞內深孔環向360°徑向注漿加固的方式,克服了施工條件限制和時間限制等因素,有效的降低了施工風險,確保了施工安全。
有效保護既有建筑物平穩穿越機場連廊
區間部分段下穿地上2層框架結構形式的機場連廊,連廊的基礎形式為直徑1.2米(擴大端1.8米)、深約8~10米的人工挖孔樁,隧道覆土埋深約14米。區間隧道與連廊樁基凈距約2.53米。為加強對既有建筑物的保護,在掘進過程中通過嚴格控制掘進姿態和盾構出渣量,保持土倉壓力的穩定,有效減少了對地層的擾動,使盾構機平穩安全通過。
“量身定制”盾構機改造方案
該工程隧道地質情況屬于典型的低強度、長距離、高磨耗區間,對刀盤刀具的磨耗較大,中心易結泥餅。為適應長距離掘進需求,建設者們針對性對盾構機進行升級改造,對土倉中心部位增設2路刀盤沖洗管路,同時為提高掘進效率將刀盤開口率設定至40%,有力保障了遠距離掘進施工安全。
6號線東延段工程是長沙市軌道交通東西骨干線——6號線的重要延伸段,項目工程位于長沙縣黃花鎮,西起6號線已運營黃花機場T1T2站,東至在建黃花機場T3站,線路長約4.22km,均為地下線,設站1座。該項目建成后將黃花機場T1T2、T3航站樓直接連入長沙軌道交通線網,開啟長沙航空、磁浮、高鐵、地鐵一體化交通運輸新模式。廣大市民乘客可從主城區任意地鐵站乘坐地鐵直達黃花機場T3航站樓,真正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屆時,一個“七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將在長沙軌道交通的穿針引線下躍然成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