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凌晨,在鄭州市鄭東新區金水路地下25米,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鄭州地鐵12號線一期工程“豫安號”盾構機完成掘進任務,標志著12號線施工成功下穿運營中的鄭州地鐵1號線、5號線兩大風險源,這也意味著12號線黃河南路站~兒童醫院站~祭城東橋站~胡莊站三段區間隧道雙線貫通。
盾構接收現場
隧道施工中,盾構機頂部距離地鐵1號線黃河南路站垂直距離僅1.34米,掘進地層為全斷面富水砂層,沉降控制難度大,如此復雜地層超近距離下穿既有線車站在國內盾構施工極為罕見,屬于鄭州地鐵建設一級風險源(最高等級)。
中鐵十四局施工團隊經過多方論證,最終采用克泥效工法,并結合同步注漿、二次注漿控制沉降。據介紹,克泥效材料具有永不凝固、部分承載的特性,這項工法能有效填充掘進產生的空隙,支撐上方土體結構穩定,并且不會造成盾構機掘進困難,可以有效控制沉降。項目部還啟動24小時全方位監測工作機制,建立實時沉降監測、結構差異沉降監測、水平位移監測通道。下穿風險源期間,工程師團隊實時盯控下穿數據,加強現場安全巡視檢查。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1號線受影響區段沉降值或隆起值均小于預警值,是一次“精準”的下穿施工。
施工人員正在加緊進行車站施工
同時,該隧道施工還面臨接收難題。據悉,盾構機穿越一級風險源后將馬上“出洞”,盾構接收井距離1號線黃河南路站僅有10米。這意味著盾構機出洞時,盾構機的盾尾及后配套設備仍在一級風險源干擾區,且此處地下水水位高于隧道拱頂,是一次名副其實的“水中掘進”“水中接收”。中鐵十四局施工團隊采用“工作井內鉆孔水平凍結加固+鋼套筒”的施工方案,將接收端土體凍住,讓“液態”的地層變成“大冰塊”,形成圓柱加板塊、強度高、封閉性好的凍結帷幕,使得盾構機能夠在通常狀態下掘進出洞。
鄭州地鐵12號線(一期)工程是鄭州地鐵線網中的一條加密線,整體呈南北-東西的L形走向,串聯多個區域,對于加強各片區間聯系具有重要作用。
作為鄭州地鐵建設中盾構區間最長、盾構機投用最多的標段,中鐵十四局鄭州地鐵12號線施工團隊建立了系統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和全面的智慧工地體系,潛心鉆研、多次實驗,創造性地組合運用冷凍法、機械法、克泥效工法、三軸攪拌樁工法等多項施工工法。迄今為止,該項目團隊累計攻克2個一級風險源、15個二級風險源,2座地下車站順利封頂,6臺盾構機平安出洞,6條區間隧道勝利貫通,得到建設單位的高度認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