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杭州城市主干道之下的杭州下沙路隧道,是杭州亞運會代表性交通項目下沙路與12號路提升改造項目的關鍵控制工程。隧道受地下空間所限呈“S”曲線,有連續兩個610米的平面轉彎半徑,這在超大直徑盾構施工中屬國內首次,在世界范圍也是少有。
杭州下沙路隧道
在項目建設的3年多時間里,中鐵十四局建設團隊充分發揮大盾構品牌核心技術優勢,圍繞盾構裝備選型、管片結構設計、盾構隧道掘進等方面優化配置、科學創新,攻克大直徑、小曲線盾構施工難題,按期實現節點目標。
針對性設計打造“最佳利器”
杭州下沙路隧道全長7.47公里,其中盾構段長1612雙延米,雙洞雙向六車道,隧道管片外徑14.5米,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
“每條線路的最小轉彎半徑610米的區段長度均占到71%,連續直線部分僅占14%,超大直徑小曲線施工難度極高。”杭州下沙路隧道項目負責人屈克軍說,隧道的連續“急轉彎”,對盾構機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建設團隊在盾構機選型階段,就開展了針對性設計。他們優化盾構機刀盤設計,裝備15.07米直徑刀盤,采用4層刀高設計,配備輔助超挖刀,用以匹配大直徑、小曲線隧道掘進條件,并配備了加強型盾尾刷。
“盾尾刷是保護隧道密封性的一道屏障,持續轉彎時,盾尾刷局部受壓會加大磨損,而轉彎過程中,盾構與管片中存在的夾角則會減弱局部密封效果,易發生盾尾漏漿。”項目盾構經理杜繼凱說。
建設團隊通過反復模擬研討各轉彎半徑條件下的盾尾間隙,分析不同盾尾長度與間隙的關聯,得出最優設計方案。“根據方案,我們應用加強型盾尾刷,同時適當放大盾尾間隙,并優化盾構油脂注入工藝,達到有效保護盾尾刷、降低盾尾刷磨損的目的,滿足盾構機掘進的密封要求。”杜繼凱說。
此外,后配套物料運輸系統是盾構機高效掘進的基本保障。杭州下沙路隧道對吊機軌道進行了優化,通過增加分段數量、縮短分段長度、控制相鄰夾角,滿足吊機行走機構順暢運行下的角度需求。
盾構機始發現場
精準控制打造“最優姿態”
杭州下沙路隧道連續穿越河道、富含沼氣地層、市政道路以及燃氣、電力、給排水等主干管道,最小水平間距約1.2米,豎向最小凈距約9.2米。
“地上風險源密集,地下持續長距離轉彎,且掘進受軟土地層影響,整個施工中極易出現偏移,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杜繼凱回憶說,隧道要在持續轉彎中穿越15個風險源,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盾構機姿態控制極為重要。
操作人員正在操作盾構機
建設團隊充分發揮中鐵十四局大盾構豐富施工經驗,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全過程可視化動態管理。“盾構機搭載了導向、刀具磨損實時監控、管片上浮測量等智能化管理系統,對盾構機軸線數值、管片上浮量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分析,為盾構機施工參數調整提供依據。”項目總工程師劉磊介紹。
“我們操作的兩臺盾構機均超5層樓高、超100米長,在持續轉彎下,一點點小的偏差就有可能迅速發展擴大,加大盾尾刷的磨損、對管片及周圍土體產生擾動,造成地表沉降或隆起。”杜繼凱說,在掘進中,盾構機操作人員必須要按照“小糾、勤糾”的原則,對掘進參數進行實時調整,保證盾構機始終按照軸線前行。
“項目還接入遠程操控系統,將盾構機的控制大腦與遠在南京的公司總部盾構智慧管理中心連接,當出現緊急情況時,將盾構機控制系統操作權移交給總部技術人員,及時解決問題。”劉磊說。
精心設計打造“最強護罩”
管片環環相扣,筑起盾構隧道最強“金鐘罩”。在杭州下沙路隧道,16120塊管片組成的盾構隧道渾然天成,不滲不漏,行走其中,宛若走進兩條“最美空間曲線”。
16120塊管片組成的盾構隧道
“一般隧道管片都是2米成環,但在實際中,管片拼裝成環后并不是每處寬度都是2米,這就是管片的‘楔形量’設計,也是隧道空間曲線形成的原因。”劉磊介紹說,杭州下沙隧道采用的管片最寬2.04米,最窄僅1.96米,最寬和最窄處最大相差8厘米。
“將最寬的位置始終拼在一側,就能使成形隧道向另一側彎曲。”具有10年豐富經驗的拼裝手徐海生回憶說,在拼裝過程中,他通過將管片進行旋轉,把最寬管片拼在不同點位上,產生不同超前量,就形成了下沙路隧道所需要的空間曲線。
不僅如此,為優化盾構管片受力,建設團隊還增加螺栓數量,均勻螺栓點位,采用8.8級高強螺栓連接管片,保證管片連接的牢固性和穩定性。為了確保已成型隧道管片的穩定性,他們還采用水泥雙液漿,對全線每一環管片進行二次注漿,加快同步注漿漿液強度提升。
如今,在周邊群眾的熱切期盼之下,這座亞運會保障工程已進入通車倒計時,而鐵建人的風采也將隨著工程的正式通車閃耀亞運之城。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