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今年開通的廣州地鐵五號線東延段傳來好消息。近日,線路廟頭路至夏園區間(下稱“廟夏區間”)右線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全線隧道實現全部貫通。此外,全線最后一座車站——廟頭路站主體結構也成功封頂,宣告線路全面進入機電工程施工階段。
全線隧道全貫通
廟夏區間右線隧道沿黃埔東路南側敷設,全長約1506米,周邊環境和地質情況錯綜復雜,施工場地狹小,隧道上跨既有運營地鐵十三號線隧道,下穿石油管道群、人行天橋樁基、天然氣管道及供水管網等眾多風險源,隧道洞身穿越瘦狗嶺斷裂帶及上軟下硬地層,施工難度大。
為此,廣州地鐵及監理單位廣東重工監理、施工單位北京建工的地鐵建設者們多次組織專家進行研判,針對性優化施工方案,提前制定開倉換刀方案及各風險源保護方案。同時,通過提前設置盾構掘進試驗段,為隧道施工提供科學數據參考,有效降低了施工風險。此外,地鐵建設者們還通過優選盾構機資源配置、合理布置場地、加密施工過程監測、優化渣土存儲及運輸方案,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僅僅用時8個月就安全高效地完成區間隧道施工任務,實現了全線“洞通”。
全線車站全部封頂
廟頭路站位于黃埔東路與龍頭路交叉口西北側,全長325米。受前期施工用地制約,廟頭路站未能與其他車站同期進場施工。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施工現場用地前后分3次移交,地鐵建設者們于2020年5月正式進場施工。為確保車站施工任務順利完成,地鐵建設者們通過科學統籌,在施工現場采取分區分段施工的方式,并在中部設置聯通施工便道,同時優化了水平、垂直運輸的方式,減少機械設備移動,加快各工序之間銜接,確保了車站圍護結構和主體結構準時開工及后續工作的開展。
由于車站底部為中風化混合花崗巖,車站中段還有破碎帶等不良地層,車站施工面臨巖層強度高、常規基坑開挖難度大的挑戰。廣州地鐵多次組織參建單位開展技術攻關,決定將圍護結構由嵌底樁優化為長短樁、采用分層分段爆破方案,并利用基坑支撐梁覆蓋格柵網等爆破防護措施確保基坑和周邊環境的安全。施工過程中,施工項目部還增加設備投入、加大土方運輸力度、優化高支模施工方案,將傳統的滿堂盤扣式腳手架支模體系調整為“門式架+盤扣式腳手架”支模體系,大大節約了工期,為盾構始發、車站封頂創造了條件。
截至目前,地鐵五號線東延段(文沖至黃埔客運港)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3%。6座車站均已封頂,6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均已貫通;雙崗停車場進行土建及機電施工。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