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福州地鐵4號線首通段正式載客運營。據悉,福州地鐵4號線首通段全長約24公里,共19個站,串聯市內重要交通樞紐和居民區,為城市交通發展注入新活力,該線路的全自動運行標志著福州地鐵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項目參建方之一,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筑)承擔了首通段中第2標段8站7區間的建設任務,從東門站到鰲峰洲站,串聯起東街口、東二環泰禾,萬達金融街等繁華商圈,建設中面臨多個難題,如多個站點地處繁華地段,周邊房屋密集,管網分布復雜;多段盾構區間下穿全斷面硬巖、河道、富水砂層、淤泥等復雜多變的地層等。
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實現項目圓滿驗收?
福州地鐵4號線列車。中國建筑供圖
作為福州地鐵4號線的參建單位,中國建筑憑借專業的技術和團隊的努力,攻堅克難,為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東門站作為全線工程難度最大的一個站點,其施工任務具有挑戰性:東門站地處鼓樓區繁華地段,周邊房屋林立,大型機械進出場交通疏解、起重吊裝作業場外安全防護等問題突出,基坑周邊管網分布密集,管線遷改、交通疏解等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建筑采取多項措施,利用現有底圖全面排查、坐標采集等方式確保每根管線走向清晰明確。在施工前,與牽頭各方產權單位研討方案,結合實際施工安排對管遷任務進行分解,力爭減少施工期間對周邊的影響。在施工中,全過程盯控,動態優化調整具體實施。在施工后,對管線線路進行全面梳理形成紙質檔案,為后期回遷做好充足準備。同時,東門站作為4號線唯一一個半蓋挖車站,施工場地受限,大型機械無站位空間,對工期產生嚴重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項目履約團隊通過設計變更流程,增設面積約730㎡的三塊區域修筑臨時蓋板,解決了土方開挖和主體結構施工材料輸送困難的問題,及時完成了業主下達的節點目標,圓滿完成各項驗收。
福州地鐵4號線線路圖。中國建筑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地鐵4號線建設過程中,中國建筑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將創新工作同現場攻堅、降本增效有機結合,通過與業主單位、科研院校等通力合作,借助各方科研力量,撬動現場施工“卡脖子”工程,憑借專業的技術和高效的團隊合作穩步,推進項目建設。
例如,第2標段的盾構區間施工過程中,盾構機需穿越全斷面硬巖、上軟下硬、孤石、富水砂層、淤泥等復雜多變的地層,且周邊存在河道、高架橋樁、高壓電塔、大型沉井、長距離220KV電力管廊等13處風險源。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建筑采取一系列措施,通過專家內外指導、微動探測技術、全國首創工法以及獲得2020年中建集團優秀施工方案銀牌《池邊站-化工路站區間孤石、基巖、石方控制爆破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加持,確保車站混凝土澆筑與盾構臺車通行同時進行,使盾構始發時間足足提前了2個月。在2021年11月底,2標段盾構區間實現全線貫通,成為4號線三個標段中首個全線貫通的標段。
據介紹,項目建設期間,中國建筑項目團隊共獲7項省部級工法、20個專利、44個實用型專利,獲得國家級AAA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住建部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等榮譽,在福州軌道交通市場擦亮了中國建筑基礎設施品牌。
福州地鐵4號線第2標段盾構區間。中國建筑供圖
除此之外,福州地鐵4號線2標項目位于鬧市區,周邊交通、商業繁忙,居民區集中分布,工程建設勢必給群眾日常生活出行帶來影響。為此,中國建筑聯合業主單位、參建單位、社區等成立“黨建聯盟”,協調配合,發揮優勢,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全面推動綠色環保施工。
針對“污染”問題,總結出“墊、遮、疏、擦、灑、沖”六字文明施工法,從降低噪聲、減少光污染、排除積水、控制揚塵、沖掃道路、保障交通、方便居民正常生活等七個方面著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對周邊的環境影響。同時,以抓文明施工為著力點,技術質量上再把關,狠抓標準化施工,充分發揮黨員先進性,在工地設立“黨員示范崗”,派出黨員加強文明施工和工程安全質量輪流自查,聘請多名群眾代表擔任工地“文明施工監督員”,共同參與工程建設與管理,并通過召開黨建聯建居民座談會,開展地鐵開放日進行科普,護海凈灘、愛護家園行動等一系列生動活潑、有創意、針對性強的活動與社區密切聯系,進一步取得居民的理解與支持,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福州地鐵4號線市民觀摩活動。中國建筑供圖
福州地鐵4號線的開通運營將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和經濟繁榮,造福廣大市民,中國建筑也將繼續在福州市軌道交通建設中繼續奮進,打造更多精品民生工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