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下午,“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在市規(guī)劃展覽館開幕,16個重點項目、60多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現近年來軌道交通一體化取得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展覽包含序廳、科普站臺、彰顯風采、齊驅并進、未來愿景、尾廳六個板塊,展陳方式豐富多樣,包括圖文、視頻、模型、VR等。
最早實踐一體化理念的車站是哪一站?在互動展陳中,觀眾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南禮士路站。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規(guī)劃設計總部副總經理檀鵬晶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1號線南禮士路站東北口就與國家海洋局大樓合建,出入口沒有占用人行道,而是與臨近的公建結合。
在展廳里,觀眾可以穿越厚重歷史,感受北京軌道交通的發(fā)展歷程;可以開啟闖關之門,逐步破解一體化項目歷經的挑戰(zhàn);可以細觀車內群像,了解一體化參與各方的分工職責。“我們設計了科普站臺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就是希望傾聽公眾的聲音,鼓勵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北京軌道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fā)展。”市規(guī)劃自然資源委軌道交通處副處長王婧說。
由科普站臺步入彰顯風采板塊,這里以“軌道+”為主題,基于16個軌道交通一體化重點項目,展現一體化在綜合交通、有機更新、活力共享、復合利用等方面的實踐探索。
據了解,本市71個軌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實施,將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未來,五線換乘麗澤城市航站樓綜合體將成為北京市國際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門戶;市郊鐵路霍營綜合交通樞紐將帶動回龍觀地區(qū)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來科學南站與寫字樓和商場將實現“三合一”,形成產業(yè)配套新場景。
新聞名詞
軌道微中心
是與軌道交通站點充分融合、互動,可達性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備場所感和識別性的城市地域空間。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huán)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huán)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