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綜合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我們針對廣州各行各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深入生產生活一線,找到那些正在努力奮斗的一線從業人員,記錄下他們敢于突破、積極面向未來的行動表率,以此增強社會的信心和底氣,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加油助威。
“我是一個有著30年從業經歷的行業老兵,始終對電氣行業充滿信心。這個行業有玩頭、有成就感,也有深厚的社會責任。”廣州市揚新技術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常寶波說。
作為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廣州揚新是白云電氣集團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板塊核心企業,為廣州地鐵等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的供電系統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繼電保護裝置等關鍵性產品,具有鏈接技術與產業的獨特優勢。
“廣州揚新主要承接了廣州地鐵供電系統33kV交流和1500V直流牽引中核心的安全衛士,即交直流繼電保護以及設備故障診斷工作。”常寶波介紹,直流牽引保護此前一直由國外壟斷,每臺設備價格高達20萬元,且售后服務存在價格高昂、服務周期長、配件困難等問題。“存量及在建地鐵線路規模龐大,地鐵行業迫切地需要新手段來實現高效運維。”常寶波說。為了突破“卡脖子”難題,廣州揚新集結專業團隊集中攻堅,不僅實現了核心芯片及外圍重要芯片的國產化,將裝置的制造成本降低了80%;更是發揮出民營科技企業的地域優勢,為各大地鐵提供優質、及時的售后服務。
從最初不被國內認可的“仿制品”,到成功扛過一次次故障挑戰的“頂流”國貨,廣州揚新繼電保護裝置從2010年開始籌備,2012年進行試用,2015年廣泛投入使用后在廣州籌建的12條新線路上全面鋪開,并成為昆明、重慶、寧波、北京等30余個城市的選擇。
“行業發展最關鍵的是什么?是年輕力量。”常寶波表示,只有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才能激發原始性、顛覆性科技成果轉化動力。但他也指出,過去民營科技企業生存環境艱難,這也讓留住人才成為難題。“一方面,民營企業的收入和穩定性較差;另一方面,我們所處的行業又要求工作者心無旁騖地突破技術難題,還要隨時隨地準備投入地鐵線路的維修保護之中,壓力很大。”他無奈道,有時他不得不痛心地看著在團隊中成長起來的人才,被其他更有競爭力的崗位和行業吸引而離開。
為此,常寶波及所在的團隊對職工個人待遇、職業升遷等多方面做出調整。但更讓他欣喜的是,近年來,以廣州揚新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在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并在科技方面展現出獨特的靈活性與天生的創新優勢,為團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人們認為我們是夕陽產業,但其實傳統設備正在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作為一名研發工程師,他敏銳地感知到數智技術為軌道交通和電氣行業帶來的無限可能。為此,他帶領團隊創建了城市軌道交通透明供電系統,通過采集底層裝置的各類數據信息并實時傳輸至云端,為能耗管理、智能運維和云上巡檢提供工具和決策依據。
“這對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次顛覆性嘗試,而我們團隊有信心在近幾年內將其不斷迭代、完善。”常寶波介紹道,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在試運營中了,“我們對自己的事業有著極大的成就感。你看,我們制造的是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衛士’,正為每一次的出行保駕護航。”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