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匯聚了軌道交通領域的院士專家、城軌企業及科研院所代表的論壇上,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深耕者,云知聲受邀出席論壇,并就其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與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入分享。
在論壇現場,云知聲代表詳細闡述了公司在AI 2.0時代的技術革新。他強調,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云知聲已實現了從智能化應用到智能化決策的全面升級。這一升級的背后,得益于云知聲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以及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
備受矚目的云知聲山海大模型,自2023年發布以來,便以其強大的語言生成、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多項通用能力,以及靈活的插件擴展、領域增強、企業定制等落地能力,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在智慧交通領域,山海大模型正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南寧東站作為云知聲智慧交通場景的經典案例,其導引提升工程在論壇上被重點介紹。比如站內的智慧客服系統,通過人臉檢測技術,系統可自動判斷是否有用戶在設備前停留,當有用戶停留時,可自動進入交互狀態,并基于大模型語言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能力,自動處理問詢、提供準確和及時的回答。整體而言,該工程以山海大模型為核心,結合云知聲多年在智慧交通的技術積累,通過實施智能客服、站內導航、線路出行規劃等一系列創新措施,顯著提升了乘客的換乘效率和出行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南寧東站的智能化改造還曾受到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的專題報道,充分展現了云知聲在智慧交通建設方面的實力。
除了南寧東站,云知聲智能乘客服務系統Uni-ICS也在廈門軌交4號線、6號線得到成功應用。該系統利用大模型、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前沿AI技術,對傳統客服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更提升了服務質量,為廈門軌交的智慧化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論壇的交流環節,多位與會專家對云知聲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創新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表示,云知聲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與交通場景,為軌道交通的綠色發展、智能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解決方案。
隨著綠智軌道交通的不斷發展,希望云知聲能繼續攜手行業伙伴,共同探索更多智能化應用場景,助力交通產業邁向更加高效、智能、綠色的未來。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