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國力及經濟不斷發展的共同影響下,我國交通建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隧道建設作為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盡管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眾多安全隱患的問題,如果未能對其進行及時的防控,則會影響交通的整體運營,因此,對進行隧道預防性安全防控顯得尤其重要。近日,由景德鎮管理中心自主研發的長隧道人行橫洞逃生救援系統在杭瑞高速贛皖隧道正式上線運行。
該逃生救援系統集“煙霧報警+視頻監控+遠程物聯+噴淋”四大功能于一體。
一旦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導致火災、危化品泄漏等突發情況,煙霧或溫度達到報警閾值時,安裝在隧道側壁的煙霧報警裝置將被激活,相關預警信息會第一時間發送至養護人員的手機上,他們將及時通過視頻系統迅速查看現場情況,根據風險等級通過手機APP遠程開啟噴淋裝置,在人行橫洞口形成水霧簾,有效隔絕明火或毒氣擴散至另一幅隧道。
同時,隧道內每隔50米還增配了一套主動發光逃生標識,可準確指引被困人員前往安全區等待救援。
據悉,景德鎮管理中心養護技術人員在該逃生系統研發調試過程中,反復調整相關參數,最終敲定煙霧濃度達到5%obs/m時或溫度達到55℃時作為觸發報警的閾值,有效降低錯誤警報頻率,并通過終端人工控制實現指令修正,確保該系統穩定運行。
隧道作為高速公路安全管養運營的重點項目,該逃生系統的應用將有效保障救援緩沖時間內的人員安全。
由于我國對隧道安全防控技術起步較晚,與國外的一些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與其相關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所以如何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便成了當前所要面臨的重要任務。在對隧道進行安全防控的過程中,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相關技術的應用水平,才能滿足交通運行及社會發展的需求。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