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地鐵運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6月24日晚青島地鐵開展了市級跨中心、跨線路洪澇災害應急處置綜合演練。
本次演練由青島市交通運輸局主辦,地鐵集團承辦,市公安局、市衛生與健康委員會、供電公司、城運控股集團等單位協辦。
市南區政府、北區政府、市政府新聞辦、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青島供電公司、城運控股集團等單位有關領導現場觀摩指導。
演練模擬場景
我市發布暴雨紅色預警,當天降雨量達200mm以上。運營期間,短時強降水造成地鐵五四廣場車站周邊區域道路積水嚴重,持續降水沖垮五四廣場車站B1出站口防水擋板,大量積水涌入五四廣場車站及臺東至五四廣場地鐵隧道區間。
隧道區間積水漫過軌面,軌行區失電,導致臺東車站發來的列車迫停在區間隧道內;車廂門機卡頓,造成車內乘客恐慌,1名乘客情緒激動,損害車廂內設施;迫停過程中,2名乘客摔倒受傷。疏散過程中,1名乘客情緒激動,不服從車站管理人員管理,損害站廳設施及警戒設施;1名乘客突發心臟疾病。
演練分為列車處置、區間隧道處置、站臺處置、站廳處置、站外處置、綜合處置六個環節,由各參演單位按職責進行演練。
第一環節中,列車駕駛員啟動快速決斷機制,停車報告、乘客疏散、搶救傷員、卡頓車廂門啟動、安撫乘客。
第二環節中,啟動隧道應急照明,就近車站人員組織乘客進行區間疏散。
第三環節中,車站工作人員在端門處接應,組織乘客疏散。
第四環節中,車站進行事件報告,組織車站封閉,專業部門趕至站廳抽排水;車站劃定醫學救治區和乘客臨時安置區,安置傷員(對突發心臟乘客進行先期救治)、安撫乘客、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有過激行為的乘客,引導醫護人員進入救治區,協助開展醫學救治。
第五環節中,車站在出入口設置擋水板,協助開展傷員轉運,組織開展公交接駁。
第六環節中,做好處置過程中的信息傳遞、發布、處置。經過各部門迅速聯動處置,乘客得到有效疏散,受傷人員得到妥善救治。
通過本次演練,檢驗了《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運營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運營汛災專項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公安、消防、衛健等相關部門與地鐵運營單位間的應急聯動響應機制,使各單位進一步熟悉工作職責和應急處置工作流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升了地鐵運營突發事件綜合處置能力,為2022年平穩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